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現代金融理論的謬誤(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

「碎形理論之父」曼德伯,在觀察與分析股價、棉花與尼羅河的潮汐起伏後,提出驚人的觀察,讓我們看見隠藏在複雜線圖背後的風險訊號,誤解市場真相的投資人會損失慘重。本篇只介紹現代金融理論的謬誤。

「假設」究竟可不可靠?
有不少的笑話,專門揶揄經濟學家和他們的假設。一位工程師、一位物理學家與一位經濟學家發生了船難,漂流到無人的小島上,除了一罐煮豆罐頭沒有任何食物。要怎麼樣才能打開罐頭呢?工程師建議,用石頭敲開它,物理學家說,要放在太陽下加熱,直到罐頭爆開為止。經濟學家則說:「首先,假設我們有開罐器…」

經濟學家就市場運作機制、企業營運方式及人們做財金決策的方法做出假設,若將這些假設條件分開來看,很可能一點道理也沒有。
  1. 假設,投資人是理性的,而且致富是他們的唯一目標:現實人類的思考模式,不同於理論上所謂的效用函數。行為經濟學的研究,人類會誤讀資訊、感情用事並誤判機率。
  2. 假設,每個投資人都很像:現實很明顯的,即使撇開財力不談,並非所有投資人都是相同的。有的人長期持股二十年,例如退休基金投資人;有的每天在網路上炒作股票。有的是「價值型」的投資人,以價格暫時下跌的績優股為投資目標;有的是「成長型」的投資人,以快速成長股為主要標的。現實世界金融市場的投資人千奇百怪,幾乎每個人都不一樣,顯然比電腦模型要複雜許多。
  3. 假設,價格變化有連續性:現實上很顯然的,價格的確會跳躍式的變動,有時變動幅度很細微,有時則非常明顯。例如,證券商報價時,往往報整數,而略過中間的數值。在外匯市場,個位數報價有八成是零或五,往往跳過介於中間的數字,但是在零到九的十個數字,零跟五出現的機率,照說應該只有二成才對。換言之,「價格不連續性」非但不是反常現象或少見的異數,反而是金融市場與生俱來的特質,這正是財務金融與自然科學不同之處。
  4. 假設,價格變動符合布朗運動原理: 布朗運動是從物理借來的名詞,原來是粒子在均質媒介中移動的軌跡,相關的假設包含三點,第一,價格變動具有獨立性、第二,價格變化的統計穩定性、第三,常態分布。但現實是根據布朗運動,大多數波動者是小幅度變化,大多都落在一個標準差之內。看看道瓊指數圖,高低起伏非常大,有些突起高達10個標準差,1987年一度報到22標準差。這樣的現象發生機率不到十的五十次方分之一,機率小到連標準的高斯表都沒有列出來。換句話說,幾乎不可能發生,然而事實擺在眼前。

另一個重要的假設是:不論是擲硬幣遊戲還是金融市場價格波動,所有事件都各自獨立,與上一個事件毫無干係。因此沒有人能根據歷史預測未來的獲利。事實上,就連金融界都將這個假設當童話故事看。事實上,某一時間點的價格變化情形,會影響短期內的價格,可能是一小時、一天或數年,看你怎麼定義「短期」。

確實,根據資料顯示,若本月價格變動的幅度很大,這股動能很可能延續到下個月,只不過波動會減緩、變小。一旦重大企業新聞見報,股價會馬上做出反應,而且隨著消息愈傳愈遠,愈來愈多分析師開始注意、愈來愈多投資人展開行動,價格走勢很可能就這樣維持。

首先,價格變動並非獨立事事。過去幾十年,我和後來其他學者的研究都顯示,很多金融價格是有「記憶」的。不同類型的價格變動,具有不同的記憶形態。有的價格變動記憶力強、有的記憶力弱。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難說,我們只能猜測。這跟「隨機漫步」理論衝突的。

這些老舊的金融理論,為什麼能存活?
答案是:習慣與方便。簡單的數學算式,本身看來就令人肅然起敬,除了內行的專家,大多數人都覺得神秘難解。全世界的商學院繼續傳授。數以千計的財務人員、投資顧問都是受這樣的訓練出來的。事實上,大多數畢業生出了校門就知道所學根本不管用,只好用各種變通的辦法加以調整、修正,以期達成任務。雖然如此,使用正統金融理論還是讓人覺得比較安心而有權威感。

雖然期間也有人像曼德伯一樣發出質疑,但都只是孤掌難鳴。著名的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就曾開現笑地說,他要捐錢給大學,讓教授們傳授效率市場假說、繼續培養受誤導的金融從業人員,這樣他才能繼續賺大錢。巴菲特說,傳統理論愚笨而且錯得徹底,然而,「不論誤導了多少學生,卻沒有一個人承認自己的錯誤。顯然,拒絕承認錯誤、故作神秘並不是神學家的專利。」

兩位大師聯手創立公司慘遭滑鐵盧
歷史總是充滿諷刺。正統金融理論最著名的兩位大師休斯和默頓,這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1993年聯手創立一家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簡稱LTCM。眾家合夥人投資一億美元,並且外募集資金,最後總共湊了七十億美元。他們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按照正統金融理論的算式,在全球市場中尋找價格過低或過高的選擇權。他們以極高的槓桿比率與負債比率下注,認為市場最後會認同他們的設定正確價格。該公司最多曾同時雇用二十五位博士,旁觀的夏普曾經對《華爾街日報》表示,LTCM「恐怕是全球最頂尖的財務金融學系」。

但是,它最後潰不成軍。1998年8月,俄羅斯政府無力償還債券,引起金融市場的恐慌,LTCM當時是西方國家最大的債券投資者,手上大量的債券完全脫不了手。

更糟的是,不同於正統金融理論的預期,多數債券以外的投資也一蹶不振。全球市場並沒有以行動證明價格波動是獨立事件,而是不約而同的往下跌。金融風波期間,價格波動之大,充分顯示出市場的不可預測性。最後,由於美國聯邦儲備局擔心LTCM破產引起一連串骨牌效應,於是出面干涉。幾家銀行才勉強同意以36.12意美元買下LTCM。

結語
愈是了解危險,愈能做好萬全準備。幾個世紀以來,造船的人都知道要怎麼設計船身、船帆才安全。多數時候大海是風靜的,但颱風、颶風來臨時,海上景況就迥然不同了。造船人不能只考慮那95%風平浪靜的日子,要想到另外5%的狂風巨浪才是對船隻真正的考驗。現在的金融業者和投資大眾就像忽略那5%考驗的造船人,完全無視於風雨來襲的可能性。《曼德伯》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