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企業財務」是什麼?

本篇想對完全不懂財務金融的讀者,簡單說明企業財務的意涵。

所謂財務金融,指的就是「幫助企業制定策略」的工具,以便讓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企業決策可分為投資、資金調度及股利分配等三項,每一項都是企業在經過未來發展的預測之後,所實行的決策。

企業的主要工作是進行事業活動。與例而言,當企業要生產商品時,就必需購買原料、工厰以及機械設備,也就是在這些東西上面做投資,於是產生資金需求。因此我們說,當企業進行事業活動時,就必須把錢花在某個標的上(做投資)。決定投資策略,就是財務必須衡量處理的主要課題之一。

決定投資標的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要投資多少金額;決定了投資金額後,接下又會產生要以何種形式調度資金的問題。

讀者回想一下資產負債表右側的科目,股東權益.負債。在調度資金上,是要利用負債還是股東權益的形式?換句話說,是要向銀行借款還是用發行新股的方式,從股市增資?所以說,決定調度資金的策略,也是財務要衡量處理的一個課題。

接著,把調度而來的資金投資在事業活動上,妥善運用,之後如果產生獲利,就把獲利回報給提供資金的投資人。投資人有兩種,分別為前面剛提過的股東和債權人。

然而,運用資金得到的獲利,並不需要全部還給投資人,也可以選擇「不償還」。當然,債權人的利息是一定要歸還的。但是對於來自股東的資金就可以選擇不償還,然後把獲利再度拿去投資。上述決定股利或紅利分配的策略,正是財務需要酙酌處理的一大課題。

總而言之,財務就是決定投資標的(投資決策)、決定投資所需資金的調度策略(資金調度),以及決定獲利的分配方式(股利分配策略)。與這三大決策息息相關的就是財務,這點請讀者先記在心理。上述提及的三大決策,屬於財務中企業財務範疇。

會計與財務
會計與財務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會計處理標的是「獲利」,而財務的處理標的則是「現金」。獲利,是指「商品或服務的銷售額,減掉生產費用及管銷費用之後,所得到的金額」,簡而言之,獲利就是「銷售額減掉費用」。這裡所謂的銷售額及費用,與實際上收進來與付出去的現金沒有任何關聯,而是會計作業確認了商品銷售的時間點以及商品進貨的時間點,然後記錄在損益表,作為會計決算的正式報表而已。事實上,同一家公司內部經常出現「會計獲利」與「現金餘額」不相符,最主要原因就是承認收入與支出發生的時間,和現金實際收入與支付的時間不一致。

會計獲利與現金餘額不相符,就可能出現「黑字倒閉」的現象。就是指企業雖然有賺錢(亦即財報顯示有盈餘),卻因現金不足而被迫倒閉的現象。起因在於,會計上雖然已確認了這筆銷售額,但客戶尚未支付現金,於是損益表顯示獲利,現金卻還沒流入公司。

企業因活動而產生的金錢流動現象,稱為現金流。現金流又可區分為入帳及支付兩種。現金流和「會計確認獲利發生了的時間點」不同,現金流要等到現金真的入帳或支付了,才會被確認,而這裡的「確認」現金流,會直接反應在企業存款的餘額上。這就是為什麼會有「現金不會說慌」的說法 。

會計顯示過去,財務得知未來
會計與財務第二個不同,就是兩者採用的「時間基準」不同。會計所處理的都是企業的業績,你看構成財務報表的三大要素: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但這三份報表所呈現的都不是現在的數字。相對來說,財務處理的是「未來」的數字,也就是企業將來產生的現金流。

如果只追求短期業績,只要現在避免做重大投資,盡可能保留手中現金,經營者就會覺得公司很有錢;但是如果追求的是長期業績,死抱著現金不投資就不可能創造企業價值,未來公司還是會變窮。然而,也不能因此做出過當的投資,孤注一擲將會給企業種下未來的禍源。

總結
為了掌握企業現狀,所以才需要了解會計,但是在財務上,若公司為了某些重大的投資計劃而進行增資,則投資人要試著去分辨利弊得失。


※參考資料公司不教,但要你懂的財務知識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