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一個資本家的成長(雪球:巴菲特傳)

此書是華倫.巴菲特唯一授權的傳記,完整記載了他一生的故事,他的投資祕訣與人生智慧。本篇只介紹一個資本家的成長。

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華倫.巴菲特。

一、數字
當巴菲特開始上幼稚員園時,他的喜好和興趣都與數字有關。大約六歲時,他開始對精確的時間測量感興趣,常拿著姑姑送給他的馬錶,計算著彈珠從浴缸邊緣滾到水面時的時間或在上教會時開始注意詩歌本上記載的創作者生卒年代,因此他假設讚美詩作者的壽命應該比一般人長,結果他發現虔誠與壽命無關。這些讓他學會一件很有價值的事,也就是計算機率。他發現到處都有計算機率的機會,而重點在於蒐集資料,愈多愈好。

所以巴菲特喜歡任何與蒐集、計算與記憶數字有關的事,包括他記錄經過銀行車輛的車牌號碼和他生病住院時搜集天主教醫院修女的指紋,原因是發生銀行搶案或是那些修女將來有人犯罪時,他將握有警方破案所需的證據。

稍微長大一些,他開始收集瓶蓋、硬幣與郵票,同時計算與分類,統計出哪種汽水(百事可樂、沙士、可口可樂、薑汁汽水)最受歡迎,並喜歡拼字遊戲、玩橋牌。當她的姑姑送給他一本橋牌的書《橋牌大全》,這發現橋牌遊戲需要找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結合了社會和心理的成分。

有一次巴菲特獲選在學校的休戰紀念日儀式上吹小號,就是學校會安排兩位小號手站在體育館的兩側,一個人先吹「登答登」的音符,而另一個人要以「登答瞪」的音符回應。但正式表演時,第一個小號手吹出了「登答瞪」,而不是「登答登」,當下巴菲特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學到一個教訓:在我們一生中,呼應別人的音符似乎比較輕鬆,但如果那個人吹錯音符,那情況就不同了。

註:巴菲特波克夏公司後來投資可口可樂,不知道是不是和他小時候統計出哪種汽水最受歡迎的關係。

二、做生意
巴菲特一生中的第一筆收入,是靠賣口香賺來的。他賣口香糖有自己的原則,他從不把口香糖拆開賣,他說:「假如他賣一片口香糖給麥考布太太,他就得想辦法把剩下的四片賣掉,他不想多花力氣承擔潛藏的風險」。

巴菲特的父親與朋友合開證券經紀公司,巴菲特常常去父親辦公室,閱讀《霸榮》雜誌的「交易商」專欄,以及父親書架上的書。巴菲特常和叔公和舅公一起看股市行情,注意到這些數字變化似乎都遵循著某個固定法則。他決心要找出數字變化的模式,但不知道該怎麼做。

有一天他從班森圖書館的書架上發現一本書,這本書是《一千種賺進1,000美元的方法》,讓他知道最好的賺錢方法是讓錢自己滾出錢,利上滾利。金錢會隨時間以某種速度不斷成長,這是將小錢滾成大錢的方法。巴菲特在腦中可以看到數字的增長,就好像看到自己在草坪上將雪球愈滾愈大。他開始以新的眼光來看時間。利上滾利將現在與未來連結。假如1元在幾年後會變成10元,那麼對他來說,1元和10元是相同的。

他立志他在三十五歲時要成為百萬富翁。在此之前他有二十五年的時間,而他需要更多本錢。他愈早開始,存愈多錢,這些錢就有愈多時間以利滾利,那麼他成功的機率就愈高。

就在隔了一年後1942年,他存了120美元,他與姊姊合夥買了「城市服務優先股」,但買進沒多久後,就下跌了,她姊姊一直提醒他,股票一直在跌,等到股票反彈時,巴菲特就認為他要負起全責,趕緊以40美元賣出,為他們各賺進5美元。但後來「城市服務優先股」上漲到202美元。

巴菲特從中學到考訓,並稱這件事為人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1. 不要老是想著買入時的股價
  2. 不要不經思索就急賺著小錢
  3. 除非很有把握,否則他不要為別人的錢負責

巴菲特也在祖父的雜貨店打工,但常常收入和付出的勞力不成正比,讓他了解到:一定要在事前先了解交易的條件。後來他最喜愛的打工還是送報紙的工作,他的工作包括一條送《華盛頓郵報》的路線和兩條送《時代前鋒報》的路線。(送報也讓巴菲特練成一項技術,曾在股東會上表演過,就是抽出一份報紙,折成一半,再折成煎餅或捲成餅乾的形狀,再扭轉手腕增加旋轉力道,將報紙朝走道遠處丟出去,最遠可到一百呎的距離。)十四歲時,他已存了1,000美元,他對這項成就感到很驕傲。

巴菲特十五歲靠送報賺了很多錢,累計起來已超過2,000美元。他並花了1,200美元買了一塊農地,租給別人,和承租這塊農地者平分收成,這正是巴菲特喜歡的合作方式:讓別人幫你作流汗的勞力工作。

巴菲特是全校學生中唯一的生意人。他每天花一、兩小時送報,一個月可賺175美元,比老師賺得還多。十七歲時和丹利用5美元買了一台舊的彈珠台,放在理髮店後方,收入和店家平分,很快地,他們在城裡的理髮店的彈珠台增加到七、八台。巴菲特發現了資本的神奇之處:資本自己會為主人工作。

巴菲特很喜歡去賽馬場,曾經自行製作《馬童精選報》在馬賽場中賣報,但被賽馬場禁止,因為賽馬場裡賣的所有東西他們都有抽成,只有我的小報例外。當他父親當選新國會議員,巴菲特對爸說:「爸,我只想請你幫我一件事,我要你到國會圖書館把所有與分析賽馬勝算有關的書都借回來。」我爸回答,「新國會議員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借閱所有分析賽馬的書,你們不會覺得有點怪嗎?」最後巴菲特的父親還是幫他借了好幾百本分析賽馬的書。

賽馬分析師分為兩種:速度派和類別分析派。速度分析派是去找出過去比賽中表現最好的馬,跑得最快的馬就是贏家。類別分析派則認為,假如有一匹馬能跑贏10,000美元的馬,那麼牠就可以跑贏5,000美元的馬。巴菲特每天用自己找出的各種方法來測試預測的技巧。

有一天巴菲特一直輸,但他不斷的下注,直到他輸了超過175美元,最後他點了一個巨大的冰淇淋,把剩下的錢花光。心理一直想,我必須工作一個多星期才能賺回來,最後他了解,「你不該每場比賽都投注。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當你輸錢時,你覺得自己一定要當天把損失的錢賺回來」其它的還有:(那時巴菲特才十六歲)
  1. 沒有人在第一場比賽結束後就回家
  2. 贏回輸掉的錢,未必要用同樣的方法

註:巴菲特從小就養成詳實分析與計算機率,並看遍相關的書籍後才會動手。巴菲特波克夏公司後來投資了《華盛頓郵報》,也可能和他送過報紙有關(因為他很了解這個行業)。

三、志願:未來的證券經紀人
巴菲特那屆的高中畢業生有三百五十位,而巴菲特名列第十六,並在畢業紀念用的照片底下寫著「未來的證券經紀人」。

巴菲特念了三年的賓州大學後,本來不想再念了,念不念書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賺錢。有一天在翻閱哥倫比亞大學的簡介時,他看到兩個熟悉的名子:班.葛拉漢和陶德。「對我來說,這兩個是大人物。我剛看過葛拉漢的書,但我完全不知道他在哥倫比亞教書。」這本葛拉漢的書,書名是《智慧型投資人》,巴菲特立刻迷上這本書,此書提出一個理性且科學的方法來衡量股票的價值。他說,投資應該要有系統。多年來他到圖書館借閱了與股市和投資有關的每一本書,許多書都是談根據固定模式來選擇股票,巴菲特希望能找到一套系統,一套無論任何情況都暢行無礙的法則。

假如能到哥倫比亞大學念書,就表示他可以在葛拉漢與陶德的門下學習,他親自寫信給陶德,希望能錄取他,內容大概如下:「我認為你們兩人就像是從奧林帕斯山上微笑俯視其他人的神祗,假如我錄取,一定會去念。這不是一般的入學申請書,而是發自內心的請求。」,儘管他的作法違反常態,又過了入學申請截止日,也沒有經過面試,但巴菲特還是被錄取了。

第一次陶德教課時,就對巴菲特的表現非常驚訝,因為巴菲特把課本《證券分析》(葛拉漢與陶德合著的投資教材),整本背了下來,居然有人如此熱愛他的著作。

後來巴菲特發現葛拉漢紐曼公司曾持有GEICO這家公司55%股份,巴菲特很好奇,親自到GEICO,向警衛說,他是葛拉漢的學生,想了解GEICO這家公司。正在辦公的財務副總裁戴維森心想他是葛拉漢的學生,就給他五分鐘,然後客氣地打發他走。但是巴菲特問了有多年經驗的保險股票分析師才會問的問題,了解他十六歲時就已經是個成功的生意人,對巴菲特的看法改變了,告訴巴菲特GEICO是以郵寄汽車保險單,不讓保險業務員經手的方式來降低成本,這在當時是革命性的觀念。並只賣汽車保險給公務員,因為公務員比較守法,發生事故的機率較低。那天戴維森和他聊了四個小時,巴菲特說:「他那天不僅開門見我,也為我開啟了保險世界的大門。」

巴菲特開始思索企業的本質問題:企業該如何賺錢?一家企業就像是一個人,它必須走出去找方法來保護它的員工和股東,GEICO似乎是個穩贏的機會,GEICO是家小公司,市占率不到1%,他有把握可以預見它幾年後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GEICO的股價並不高,巴菲特竟然將他四分之三的財富全押在GEICO這家公司。

葛拉漢上課時會運用各種巧妙、有效的教學技巧。他會描述兩家公司,一家的情況非常糟、幾近破產,另一家則情況良好。在要求學生分析這兩家公司後,他會告訴他們,其實這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時期的狀況,學生們聞言大感驚訝。這是葛拉漢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方法,也是他個人典型的思考模式。

葛拉漢也常提到第一類和第二類事實。第一類事實是絕對的,第二類事實則是因為人們的想法而成為事實。假如有夠多的人認為某家公司股票價值是X,那麼這家公司的價值就會是X。但這並不影響股票的內在價值,也就是第一類事實。因此,葛拉漢的投資方法並不是單純的以低價買進。他的方法源於了解人類心理,不讓情緒影響決定。

巴菲特從葛拉漢那裡學到三項主要原則,要遵守這些原則,在心理上必須不受他人影響:
  1. 股票是擁有某家公司的一小部分的權利:你願意為整家公司付多少錢,其股票的價值就是這金額的某個比例。
  2. 運用安全邊際:投資是建立在估計值與不確定性之上,較大的安全邊際可預防正確的決定遭到意外的錯誤而抵銷。想要前進,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能後退。
  3. 市場先生是你的僕人,而不是主人:葛拉漢虛構出一個善變的人物,名叫「市場先生」,這個人每天都想和你買賣股票,但他提出的價格往往不合理。市場先生的陰情不定不該影響你對股價的看法,不過他有時也會給你買低賣高的機會。
巴菲持是班上唯一拿到A+成績的人,他表示願意不支領薪水到葛拉漢紐曼公司工作,結果葛拉漢拒絕了他。他只說:「聽著,華倫,華爾街的上流公司和大型投資銀行都不願意雇用猶太人。我們公司的能力只能雇用幾個人,因此我們只雇用猶太人。」

於是巴菲特先進他父親的巴菲特福克公司,當個股票銷售員。巴菲特福克公司的人看到他的樣子非常驚訝,因為他整天不停翻閱一堆手冊,不斷累積自己的知識。「《穆迪手冊》我每頁都讀過,一萬頁的《穆迪工業、運輸、銀行、金融手冊》我看過兩遍。每個行業的資料我都看過。他可靠記憶談論任何一支和背出數百支股票的資料,包括公司的財務數字、本益比、交易量等,好像在背棒球戰績數字一樣。

巴菲特工作兩年下來,也一直跟葛拉漢保持聯絡,也會推薦股票給葛拉漢,最後葛拉漢寫信給巴菲特說:「你回來吧。」他的合夥人傑利.紐曼解釋說:「我們對你做了進一步的觀察,我真覺得是挖到寶了。」巴菲特欣然接受他們的邀請,隔天就到葛拉漢紐曼公司報到。

註:巴菲特波克夏公司後來也有投資GEICO,原因無它,也是長期對GEICO這家公司的了解。

結語
從巴菲特成長過程看來,其成功並不是偶然,你可以說他是個天才,但令人汗顏的是,這位天才買股票之前所下的功夫,還比我們要多很多。所以投資股票賠了錢,還能怪誰呢?只能怪自己不夠用功吧!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