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以投資者的眼光看世界(致富之路)

此書為彼得.林區給投資人的第一堂課,他認為美國的中學教育忘了所有課程中重要的一課(投資)。這可說是美國教育體系上一個重大的疏漏。本篇介紹以投資者的眼光看世界。

自己做研究
假如有時間和興致,你可以試試驚險刺激的冒險:自行挑選股票投資。巴菲特曾經犯錯,筆者在投資上也曾犯一缸子的錯誤,你當然也不可能例外。因此,你需要的只是在10年內選中幾支飆股,假如你手中的10支股票中,有3支是大贏家,這三支股票的表現就能彌補你其中1、2支的損失,和6~7支表現平平的股票。

任何投資人在一生中,如果能買到幾支有潛力成長3倍的股票,不管你選錯了幾支個股,將永不愁沒錢可花用。而且,一旦你熟悉如何去追蹤一個公司的發展,你就能買到更多成功公司的股票,並減少買到爛股票的機會。

自己做研究,這是最高級的選股策略。為了挑選所欲投資的上市股票,你必須針對該公司做深入研究,而且研究得越深入,就越不會輕易盲從,甚至能評估別人的建議。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自己選股及決定買點。

研究股票表現,需要兩種資訊:
  1. 親眼目睹的。
  2. 從數字中發掘投資機會。
你可以從生活中收集第一種資訊,例如走進麥當勞、太陽眼鏡城或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店面去觀察;而如果你是該公司的員工,就更有幫助了。

你可以觀察其經營管理是否有效率,人手是否過多或不足,組織是否健全等,此外,也可以觀察員工的士氣,並設法了解該公司理財手法,是否謹慎或草率為之。

以投資的眼光看世界
即使你不是在上市公司裡面做事,你也可以從顧客的角度來觀察。每次你逛街、吃漢堡或買太陽眼鏡時,你都在吸收有價值的投資資訊。瀏覽一下,你就會知道哪些暢銷,哪些銷路不好;觀察一下你的朋友,你就知道買哪一種電腦、喝哪一種飲料、看什麼電影、穿什麼球鞋,到處都可找到如何買到好股票的線索。

令人訝異的是,多數的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些線索。數以萬計各行各業的人,每天和那些具備潛在投資機會的公司接觸,卻不會善用這種優勢。例如,醫生知道哪家藥廠的藥最好,但他們卻不一定去買醫藥類股;銀行家知道哪家銀行最具競爭力,卻不一定買銀行類股;商店經理或購物中心管理人員,有辦法看到每個月的銷售數,他們一定知道哪家零售商賣得最好,然而,有多少購物中心的經理是靠投資專業零售商的股票而致富?

一旦你開始用投資者的眼光看世界,就會發現到處都是潛在的投資機會。例如你在醫院工作,就會接觸那些做外科縫線、手術袍、注射器、病床、X光機等的公司,或幫助醫院減少支出的財務公司、醫療保險及信貸公司等。而在超級市場每一個陳列架上,都可以找到各家琳瑯滿目的產品;如果競爭對手的產品比你公司生產的產品品質好時,也會引起你的注意。

重要數字
再來看看何謂數字資料。一家公司的產品暢銷,並不代表我們就一定該買這支股票,投資以前,還有必須掌握更多資訊。這家公司是否妥善運用現金?公司有多少負債?業績成長率如何?該公司以往獲利情形及未獲利能力等。

此外,投資人也需要去評估這家公司的股價是否合理?該公司股利分配情形如何?更要知道企業盈餘、營收狀況。這些都是選股者不可忽略的重要數字。

一般人可以專注某些特定產業,如電子業、餐飲業或銀行業;也可以專注小型股或大型股,新公司或舊公司;或是某些原來經營困難,而現在卻有起色的轉機股上。

投資不是一門單純的科學,所以,不論你研究得多深入,或了解該公司的過去表現,都無法準確論斷其未來的表現,未來的事都只能憑預測。投資人所能做的,只是挑個較便宜的股票,然後密切注意該公司相關的任何消息,再運用你的知識,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總結
台灣上市公司的市場很多主要都不是在台灣,所以從日常生活中,要挑到潛力股難度上會更不容易。我個人採用的方式是,若看到個別公司的產業新聞時,會稍微注意一下,在看看之後的成長力資料是否和新聞報導的是否趨勢是一致的,再看看價值線資料,評估這家公司的價值相對目前的股價是否便宜。

但有時候卻是反過來的,當我的關鍵點記錄出現某支股票的價格,趨勢出現反轉時,我會回頭查看成長力的資料,看看關鍵點記錄趨勢的改變是否是基於基本面的因素,然後再去網路上找尋該公司相關的產業新聞,是什麼原因始得基本面變好,再評估看看是否要跟進。

雖然有時候會不如你所願,但如同作者,彼得.林區所說的:「一旦你熟悉如何去追蹤一個公司的發展,你就能買到更多成功公司的股票,並減少買到爛股票的機會。」

此書的購書連結,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