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一個股票挑選人的養成(選股戰略)

此書為全美第一名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的選股訣竅。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準備投資、第二,挑選贏家、第三,長期眼光。彼得.林區在這個行業二十年,相信任何一個尋常人,只要動用百分之三的常用腦力,就能和華爾街上一般的專家在挑選股票上有一樣好、甚至更好的表現。本篇我約略介紹一個股票挑選人的養成。

我的父親原是一位工作勤奮的數學教授,他後來離開學術界,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最年輕的資深查帳員,我七歲時他病了,我十歲時,他死於腦癌。這個悲劇迫使我的母親必須外出工作,而我決定用打工的方式幫一點忙。十一歲那年,我到高爾夫球場當桿弟。

高中時代,我開始了解桿弟工作更細緻而重要的優勢,如果你想學股票,除了在大型證券交易中心之外,高爾夫球場是第二個好地方,俱樂部會員打了一記左曲球或擊出一個斜球之後,往往會口沬橫飛的談最近的股票投資勝績,一回合下來,我可能給了五個打球秘訣,同時也得到五個股市情報。

大學期間,除了必修課,我盡量躲開科學、數學和會計等課程(這些是商業生涯的必要訓練)。我喜歡藝術方面的課程,加上一般的歷史、心理學和政治科學。我還選修形上學、知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等。

現在回想起來,學歷史和哲學顯然比修統計學之類的學科更有助於股市的活動。投資股票是門藝術,不只是科學,並注重邏輯和推理。精於算計的人,終日研究財務報表,還是可能失敗。若光靠資產負債表就能未卜先知,數學家和會計師早就撐爆了。

太執迷計算反受其害,這在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身上,就已得到證明。這位古希臘先賢大哲晚上因太專心數星星,常被路上的坑坑洞洞絆倒。過去幾世紀以前,人們聽到公雞叫,看到太陽升起,便認定日升是雞叫的結果。今日的華爾街的專家們,每天都為股票上漲找理由:諸如流行裙線變高了,某個球隊贏了超級杯,日本不快樂,共和黨會贏得大選,趨勢線被打破,股票賣超等等。我聽到這類理論時,總會想起公雞的故事。

1963年,我上大二時,買了我的第一支股票,飛虎航空。我在學校課堂上曾讀到一篇文章,期許飛航業的前途,文中提到飛虎是一家空運公司。美國參加越戰,飛虎從太平洋航線上頻繁的旅運和貨運賺了大錢。使得我有第一個五壘安打,賺到的錢,支付了研究所的費用。

我在波土頓學院的最後一年,申請了富達的暑期工作,當我被富達僱用時我樂壞了。像我這樣的暑期實習生,被分派到研究企業公司和寫報告的工作,就像一般分析師所做的(即使學藝術的人也能分析股票)。

度過富達的實習時光,我回到華頓上第二年的研究所課程,心裏對學院裏股市理論的價值相當懷疑,在我看來,華頓學到的東西原應能幫助你在投資事業上有所成就,但結果只會造成失敗。我研讀統計學、高級微積分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教我的是,我在富達看到的事情並沒有發生的可能。

我還發現,統合經濟效率市場假說和我已經看過太多奇怪的股價變動,實在不能相信合理股價這回事,而富達眾多基金經理的出色表現尤其不可預期。相信隨意遊走理論的教授們,表現顯然不及我在富達的新同事們,因此在理論和實務之間,我把自己定位在實務工作者上。我對理論家和預言家的不信任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華頓念完二年級後,我服了兩年的預備軍官役,然後送到韓國,1969年,我從韓國回美,正式加入富達,擔任專職的研究分析師。1974年6月,我從助理研究主管晉升為研究主管。1977年5月,我接掌麥哲倫基金。

麥哲倫的總資產是兩千萬美元,投資組合上只有四十種股票,而富達的老闆奈德.詹森建議我把總數降到二十五。我禮貌的聽著,然後出去把股票加到六十種,半年後更成一百種,不久加到一百五。我不是為了唱反調才這麼做,而是因為無法抗拒一些好買賣,而那段時間,好買賣到處都是。

心胸開濶的奈德.詹森遠遠的觀看著,並不時給我鼓勵,我們的方法不同,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我的支持,只要我的方法有好結果就行。

我時常走訪公司,一星期可以談上幾次,如果我不能去拜訪公司,公司便會來拜訪我。也可以打電話給股票公司,但千萬別問:「為什麼這種股票會下跌?」改問:「華爾街估計你們公司未來一年的盈是多少?」比較容易被接受。並閱讀公司年報,了解公司過去十年的情況。我整天都在參考股票圖。我在辦公室伸手可及之處放了一大本股票統計圖長期集冊,家裡也放一本,以便隨時提醒我各種值得記住的事件。

我目前擁有一千四百種股票,我常被開玩笑(你能說出一個林區沒買過的股票嗎?)。當然,我可以說出一堆我希望自己沒買過的股票。此刻富達麥哲倫基金的資產規模已達到九十億美元。

投資準備
若要給一個有關股市最好的忠言,讓我想起威爾.羅傑斯的一句話:「不要賭博,把你的積蓄拿來買一種好股票,等它上漲再賣掉。如果股票不漲,就不要買它。」

而我給投資人的建議是:「事實上,區分成功的股票挑選者與慣常的失敗者之間的標準,即在於個人的準備工作,正如同知識與研究所要的工夫一般。最後決定股票投資人命運的,其實既不是股市本身也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投資人自己。」

總結
彼得.林區,他是連續締造13年正報酬紀錄的基金經理人,累積報酬率高達2763%。他的投資方式和巴菲特不同,巴菲特找到好公司,可能就直接把公司買下來。但管理基金限制重重,例如,證管會要求基金不得擁有公司任何一成以上的股分,也不能將基金的5%全投資在同一種股票上,加上景氣不好可能會有大量的贖回潮,迫使基金經理人不得不賣出股票換取現金。同樣的也使得能翻本的資金變少。所以他的投資記錄顯得更難能可貴。

我發現一些成功的投資大師都有一個共通點(像查理.蒙格、彼得.林區等),就是看了很多其它書籍像是哲學、歷史、文學、邏輯、宗教、政治、生物學、心理學、物理等,交叉網投資理論(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這本書也是這麼建議投資人的。

於是我也從在黑暗中尋找鑰匙(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建議的書籍中,買了一百多本書來看,我發現很多都是著名的經典名著,但書實在太多,一時也看不完。其實每個父母從小就應該要培養小朋友看這些經典名著的習慣,除了增廣知識外,很有可能你無意之間培養了一名未來的投資大師。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