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貨幣與信用:如何創造與控制(專業投機原理)

此書Victor為華爾街著名的操盤手,1978~1989年的12年間,沒有一年發生虧損,平均年投資報酬率高達70.7%。他除了喜好閱讀有關金融市場的書籍,也廣泛涉獵經濟、心理、哲學等領域,將理論和實預融為一爐。本篇只介紹貨幣與信用:如何創造與控制。

希臘的大哲學家柏拉圖相信,一般人無法管理自己的生活與週遭的事物。在理想的狀況下,世界應該由哲學之王掌管。某種層面上,柏拉圖的理想已經實現。在當今的美國,類似的答案則是「聯邦準備理事會」與「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這兩個機構擁有獨佔的權力,控制整個「聯邦準備體系」的貨幣與信用供給,範圍實際上涵蓋全國所有存款機構。

事實上,我們都必須仰賴Fed的臉色來生活,判斷未來政策動向時,我們必須揣摩Fed、重要理事與FOMC成員的晦澀評論。Fed主席的一句話便可扭轉整個股票市場的走勢。

現在我將逐步介紹信用擴張程序,說明Fed(或任何中央銀行)如大筆一揮創造或刪去貨幣。基本上,存款機構擴張貨幣供給時,法定準備是唯一的客觀限制。法定準備是指存款機構的準備金負債必須提列一定百分率做為準備金資產,假定中央銀行設定的準備率為10%,即某商業銀行擁有1億美元的交易存款(可以隨時開支票的存款),目前它至少必須提列100萬美元的資金。我們以一個假設性的型解說,如下圖:


圖中目前整體存款機構的準備金資(現金與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恰好等於準備金負債的10%(支票存款的10%)。這個時候,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能力已經發揮至極限了(1,000,000×10%-5,000=95,000)。如果銀行增加新的放款,放款將成為支票存款,並使銀行體系違反10%的法定準備規定。

假定中央銀行認為,目前失業率太高,決定增加貨幣供給,刺激經濟景氣,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中央銀行決定透過公開市場進行操作,向銀行體系買進價值5,000萬美金的政府公債(量化寬鬆QE)。進行這筆交易時,中央銀行以自己的名義開立支票(無中生有?),然後商業銀行把支票存入它們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帳戶。中央銀行大筆一揮便完全這筆交易。

現在,銀行體系擁有5,000萬美元的超額準備。代表它們的超額準備足以支持另外5億美元的放款(5,000萬美元除以10%,等於5億美元)。由於銀行的主管都非常愛國,他們希望看見充分就業與經濟成長,所以立即同意放款。

銀行放款時,創造的資產與負債在帳目上會自動平衡。就這個例子來說,若銀行放款發揮到極至(1,500,000×10%-5,000=145,000)會如下圖:


所以,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買進價值5,000萬美元的政府公債,中央銀行可以增加5億美元的貨幣供給,新創造的5億美元。如果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賣出債券,整個程序恰好相反。

我希望讀者了解,這便是實際發生的情況,只不過是一個較簡化的版本罷了,實際的情況較複雜。就淨效果來說,Fed買進政府證券時,在帳面上創造買進證券所需的貨幣,這僅是以自己的名義開立一張支票。這筆新的資金於是進入銀行體系內,並增加銀行體系的準備金資產。相反地,如果Fed賣出證券而抽取系統內的準備金,會減少銀行準備金帳戶的餘額,則銀行體系的準備金不足,銀行將提早回收貸款,景氣開始收縮。

現在,你是否瞭解公開市場操作,何以是如此強而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

任何市場的長期價格趨勢最終都是由市場力量,供給與需求決定。然而,不論任何市場,在供給與需求的方程式中,一部份都是貨幣與信用的供給與需求。不論是股價指數、個股或商品,Fed與政府政策都會明顯影響貨幣與信用,以及價格趨勢。

投機者須留意觀察政府的政策與政策的擬定者,並預測這些政策將產生的經濟後果。

結語


美國至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Fed實施量化寬鬆(QE)持續買進美國公債和抵押擔保證券(MBS),但不可能無限期買進,所以讀者需密切注意Fed未來動向。

巴菲特表示:「量化寬鬆就好像一部好電影,因為你不知道它將怎麼收場。任何擁有股票的人都應該重新評估(股票)因為它將很快發生。」巴菲特認為當聯準會(Fed)表露將終止金融資產收購,或開始削減3.4兆億美元資產負債表時,「全世界將如聞槍響」。他認為,Fed 將試圖開始釋放一小部分訊息;而到了最後,若投資人認為 Fed 將大幅緊縮貨幣政策,「會有一大群人想撤出一堆資產」。

但巴菲特強調,他們現在持續買股,並非因為賭股價上漲,而是因為他們認為買進的價格不錯。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Ⅰ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Ⅱ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