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巴菲特的內幕故事(股神巴菲特的神諭)

本書由巴菲特親自執筆、加上編輯訪問的報導實錄,連股神預測出錯的文章也完整呈現。由巴菲特親自示範回顧,他的每一個決策怎麼下。本篇只介紹巴菲特的內幕故事。

巴菲特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柏格負責經營波克夏的保險事業,他說:「我在紐約布朗克斯科學高中也曾見過像巴菲特一樣聰明的人,不過他們都跑去讀數學和物理了。」巴菲特的智慧全部用在商業上頭,他深愛這個領域,擁有的相關知識超乎想像。

高柏格說:「巴菲特時時檢驗自己聽到的一切訊息:『(消息)前後一致嗎?道理講得通嗎?會不會有錯?』他腦袋裡有個㴠蓋全世界的模型,像電腦一樣,碰到任何新事實都會拿來比對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然後問:『這對我們有何意義?』」所謂「我們」,就是指波克夏。

查理.蒙格說:「我就讀哈佛法學院時有一千個同學,所有頂尖的學生我都認識,但沒有任何一個的能力比得上華倫。他的大腦是無比精巧的理性構造,而且能說善道,所以旁人都看得出巴菲特那見鬼的腦筋轉得真是靈光。」

巴菲特說:「投資不要需高深的科學知識,智商160的人不見得能在投資上打敗智商130的對手。」相較之下,投資人的智商比不上甩開情緒影響的能力來得重要,巴菲特說:「當別人都以短暫的貪婪或恐懼做為判斷基礎時,理性就變得不可或缺。這就是賺錢的契機。」

腦袋複雜,生活簡單
在工作上,巴菲特並沒有任由自己複雜的思想,妨礙他形成非常單純的生活觀。巴菲特想要的商品條件也很簡單,就是「好企業」。對他來說,好企業的定義是擁有強勢品牌、股東報酬率高於平均值、資本投資需求較小、現金創造能力高。這張清單聽起來像老生常談,不過尋找和收購此類的企業卻不容易。巴菲特說:「我想要介入那種生意好到連傻瓜也能賺錢的企業。」

八歲就開始研究股票
巴菲特極為重視好企業,奇怪的是他晚近才顯露這項偏好;頭二十年他收購企業時生冷不忌,但也賺了非常多錢。從小在奧馬哈長大的巴菲特,對數字和金錢的概念十分早慧且響往,他崇拜曾任股票經紀人的父親霍華.巴菲特,還為他起了個「火球」的暱稱。

他家的圖書室裡有一本書叫做《賺一千元的一千個辦法》,巴菲特幾乎一字不漏地背下來,書裡講投幣式磅秤的那個部分尤其令他著迷,他想像自己先買一台磅秤,然後慢慢累積到幾千台,最終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百萬富豪。

青少年期,他曾依賴線型操作股票一段時間,後來轉變成耐心等待市場時機。1950年初,念大四的巴菲特讀了葛拉漢的新書《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本書鼓勵讀者注意公司的真正價值,並在「安全邊際」內投資。這套理論在巴菲特看來非常有道理,直到今天,巴菲特唯一言簡意賅的投資法則,依然帶著一點葛拉漢的色彩。

巴菲特申請就讀哈佛商學院受挫,不過現在巴菲特覺得這是自己最幸運的經歷,因為在返回奧馬哈的途中,他無意中獲悉葛拉漢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商學院任教,於是立刻寄出申請書,這次終於如願以償。

另一個在葛拉漢班上就讀的學生盧安,也就是當今績效一流的「紅杉基金」經理人,他說,打從一開始,葛拉漢和巴菲特之間就迴盪著一股智慧的電流,而其他學生大多只是旁觀。

基本上,葛拉漢追求的目標是「便宜貨」:可以用不超過公司淨流動資金三分之二的價格買到的股票。葛拉漢認為,大多數公司一旦面臨清算,至少可以賣到等同於淨流動資金的價格,因此用低於這個數字的價格買進,就有了穩賺不賠的保證,就是落入必要的「安全邊際」。

要買好企業,別找便宜貨
在1987年的年報上,巴菲特哀嘆自己白白錯過二十年(包含經營合夥事業的那些年),那段期間總在追尋「便宜貨」——結果「不幸真的找到了一些」。

巴菲特說自己因此得到了懲罰:「不得不從頭學習若干經濟課題,包括產品種類不齊全的農業機具製造商、三流的百貨公司,還有新英格蘭的紡織工廠。」

在股神背後指點的高人
巴菲特沒被表現時好壞的企業套牢,而是在現年六十四歲的好友蒙格(兩人相差六歲)的暗示、明示、敦促、鞭策之下,對表現穩健的好企業癡情起來;蒙格是波克夏的副董事長,也就是巴菲特在年報裡所指的查理.蒙格。美國的公司制度不怎麼注意副董事長,但波克夏的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

查理.蒙格和巴菲特不同,腦袋並沒有必須拋棄的「便宜貨」教條,因此他年復一年教訓巴菲特,應該注重好企業的優點,後來巴菲特終於完全採納他的觀點。1972年,波克夏旗下的藍籌印花公司花了帳面價值三倍的價錢買下時思糖果,開啟了收購好企業的時代。巴菲特說:「查理改變了我很多,呼!假如當初我只採信葛拉漢的一家之言,今天一定窮得多。」

巴菲特說:「以公道價格買一家卓越企業,遠勝過以卓越的價格買一家水準過得去的公司。查理(蒙格)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我卻學得很慢,現在我們收購企業或普通股時,找的都是擁有一流管理階層的一流公司。」

執行長巴菲特做些什麼?
基本上,巴菲特認為自己擔任執行長一職的特殊能力如下:資本配置、視情況定價、分析營運部門提供的數據。

蒙格說:「如果拿不到每個月出爐的數字,華倫簡直生不如死。」只要數字不離譜,他就不會插手干涉營運,而是放手讓公司主管自由發揮聰明才智。每每說到哪一類公司是自己想買的類型,巴菲特就會義正詞嚴地強調,合格的公司必須自己擁有良好的管理階層,他說:「我們沒辦法提供主管,也不會這樣做。」

巴菲特並不認為年齡高低和管理者的能力好壞有關。巴菲特說:「我的老天,好主管太稀罕了,如果只因他們年齡大了一點就放他們離職,那就太奢移了,我可損失不起。」

腳踏投資與經營兩艘船
巴菲特沒有計算機,他說道:「也沒有電腦或算盤。」巴菲特在辦公室讀書、講電話,每年十二月到三月這段期間,則為了公司年報而苦腦,他在年報上寫給股東的信函聲名大噪,令他極為得意。

巴菲特自認經營企業的經驗有益於他的投資能力,反之亦然。他說:「投資讓人廣泛接觸許多無法直接經歷的東西,身為投資人,你能學習意想不到的知識,例如零售業可能在什麼環節出錯,轉眼間就丟掉大筆生意。假如你是真正傑出的投資人,就會懂得回顧過去,吸取他人五十年的功力。你還能學習資本配置,不要把全部放在一個水桶裡,而要研究其他水桶可以裝些什麼。」

巴菲特還說:「反過來說,你能向一條魚解釋在陸地行走是什麼樣子嗎?在陸地上過一天,就值得魚兒說上一千年;經營企業一天,也產生完全相同的價值。親身經營企業,真的讓人全身上下每一吋都體會到企業經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結語
巴菲特不只聰明,而且腦袋記憶力超強,在巴菲特的自傳《雪球》中有提到,陶德曾說:在上過葛拉漢證券分析課的學生中,巴菲特是唯一一個把他和葛拉漢合著的《證券分析》教科書整本背下來的人。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上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