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研究發展費用:巴菲特為什麼對此敬而遠之?

在尋覓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時,有一個重要的關鍵。有些公司的競爭優勢看起來好像是長期性的,但實際上只是仰賴某一項專利權或某一項技術突破。如果競爭優勢是來自專利權,例如那些製藥公司,那麼一旦專利權過期之後,競爭優勢也將隨之消失。

如果競爭優勢是來自某項技術上的突破,那麼一旦有新的技術出現,就會面臨遭到取代的威脅。這也是為什麼微軟一直擔心Google的技術突破,今天所擁有的競爭優勢,可能到了明天就消失了。

像這類的企業,不但必須耗費鉅資從事研發,而且由於得不斷研發新產品,也因此必須擬定新的銷售計畫,導致公司的管銷費用一直居高不下。試想一下:默克製藥(Merck)的毛利率當中有29%投入研發,49%投入管銷費用。加總起來,一共會吃掉78%的毛利。更遭的是,萬一默克開發不出能為公司賺進數十億美元的下一代新藥品,當目前藥品的專利權過期之後,公司便會喪失競爭優勢。

英特爾在發展快速的產業之中雖然居於龍頭地位,卻必須一直花費大約30%的毛利在研發費用上,否則其競爭優勢在幾年之中就消失。

債券評比公司穆迪長期以來一直是巴菲特的最愛,這是有原因的。穆迪沒有研發費用,而且一般而言,只花費25%的毛利在管銷費用上。可口可藥也沒有研發成本,可是必須大打廣告,平均而言,只花59%的毛利在管銷費用上。有了穆迪與可口可樂,巴菲特晚上不會徹夜難眠,擔心有哪些藥品專利權即將到期,或是所投資的公司在下一輪的科技突破競賽中無法順利脫穎而出。

巴菲特的投資法則是:如果企業必須耗費鉅資在研發上頭,就表示其競爭優勢具有先天的缺陷,這一點會使得長期的經濟展望一直籠罩在危機的陰影中,所以這類公司並不是篤定的投資標的。

如同科技股,巴菲特一直都沒興趣。

研究發展費用可在損益表中找到,如下圖:

結語
巴菲特曾在華盛頓大學一場演講中說明科技股的競爭現象:「這就好像你去看街頭遊行,樂隊開始接近你所站的位置,忽然你踮起腳尖想看遠一點,不料三十秒後旁邊人人都開始踮腳尖,這一來你的腳痛死了,卻沒有比先前多看到一點。」

「資本主義確實有這種自我平衡的趨向,一出現改善端倪,不久就有相抗衡的東西跟著冒出來,這點實在太棒了,因為這樣一樣我們就能享受樣樣東西越來越精進。話雖如此,你要找的真正竅門是稍稍踮起腳尖,但不要驚動任何人。」

有關查詢公司財報損益表中的資料,請參考:看懂損益表中的文章說明。

※參考資料巴菲特的真本事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