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用股市觀念解讀經濟學(巴菲特選股魔法書)

此書作者洪瑞泰是台灣極力推廣巴菲特投資哲學的人,書中舉出一些實例,證明巴菲特理論在台灣股市的威力,讓你有捶心肝的感覺。本篇只介紹用股市觀念解讀經濟學。

總體經濟面上的變動,只會影響股票的價格,而非價值,做投資時可以不必理會。但要做到如老僧入定般不動心,得先具備一點經濟常識才行。

經濟上的變化主要是幾個專有名詞的交互作用,用股市的觀念來解讀這些名詞會變得很簡單。我經濟學與會計學的學分,都是在股市裡補修來的,雖然在大學都念過,但當時都一知半解。
  • GDP:國內生產毛額=營收
  • GDP年增率:經濟成長率=營收成長率
  • 匯率=股價
  • 利率=股利
  • 外匯存底=遊樂場的代幣

GDP(國內生產毛額)就是營收,因為毛額是未扣掉成本的意思,GDP即「台灣」這家公司的營收。一國的營收一旦衰退,股價(匯率)就會跌;若硬要維持股價不變,就得支付較高的股利,也就是利率會高漲。

GDP、利率、匯率環環相扣

這三者的關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提供一個最好的教材。那年東南亞各國貨幣因外資撤離而競相貶值,經濟大幅衰退;香港也受到打擊,但港幣一直不貶,還堅持聯繫匯率,與強勢美元掛鉤。國際炒家紛紛看出這項不合理,拚命放空港幣恆生指數期貨,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索羅斯。

港幣被高估而不讓它貶,利率必然上升,當時隔夜拆款利率曾飆漲到300%,導致恆生指數由1萬5000多點暴跌到6000點,索羅斯打的主意正是想賺放空期指的錢,因為他深知港幣的聯繫匯率政策不可能改變,那是香港做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保證。

國際炒家的如意算盤,後來被香港史無前例的措施打敗,動用外匯存底來護盤。港府動用了1181億港幣,集中買進恆生指數33檔成分股,把指數從6000多點硬是拉到1萬5000點,迫使炒家損失離場。
  • GDP差→港幣貶→索羅斯空港幣贏
  • 不貶→利率升→股價跌→索羅斯空恆指贏
  • 不跌→外匯護盤

這次動用外匯存底來護盤的措施,是應加以批評的,因為外匯存底並不是政府的錢,它只是一種兌換,就像到遊樂場去玩先換代幣一樣,有多少現金換多少代幣,它是貿易與資本淨流入的總和。

香港政府實在不該擅自動用,就像遊樂場的老闆不該把遊客兌換代幣的錢,又換成代幣一樣,這將造成代幣失去價值,因為沒有等值的現金來做保證。

而且一旦遊客要結清出場,想把代幣換回現金時,將無錢可換,這會造成國家信用危機。所以在事情過後,港府很快把那些股票設了一個盈富基金,供市民認購,以便套回現金。這種安排也可以避免在市場大量釋股,又把股價打回原形。

台灣政府對亞洲金融風暴的因應相對比較適宜,放任台幣適度貶值,所以台灣經濟在風暴中受的衝擊最小。

簡介三種經濟學派
18世紀以亞當斯密為首的古典學派,主張尊重市場機制,用以打破當時在經濟上貴族壓榨平民的不平等。同時期盧梭、孟得斯鳩等先賢,則高舉民主的大纛以反抗政治上的君主專制。

當時工業革命未發達,生產力有限,馬爾薩的「人口論」還認為生產的增加是算數級數,趕不上人口幾何級數繁殖的速度。在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問題的重點在於分配,古典學派主張讓看不見的手(市場機制)自然運作、減少人為的干預,在「優勢劣敗」「供需決定價格」的法則下,達到資源的最適配置,避免人為分配的不公。

20世紀初,工業革命已十分發達,而且當時關稅壁壘嚴重,列強為尋找市場出路,甚至還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29年也發生經濟大恐慌。這時的經濟問題是供過於求,而非分配不均,因此凱因斯提出增加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

這顯然已體認到市場自動調節機制的不足,工資與物價的向下僵固性、廠商忍受不景氣的態度、利益團體的運作,與政治上的考量等因素,均會讓市場調節機制失靈。

多數業者在面對不景氣時,總是先靠以往累積的盈餘苦撐,甚至逆勢擴產以搶占市場,其次再降低成本,等到不堪虧損後才會考慮減產。而且競爭力弱的傳統產業,常又掌握較多的政治資源,製造人為障礙或要求補助,導致「供需自然調節」與「優勢劣敗」的法則,不易立即產生效用。

20世紀所面臨的經濟問題與18世紀明顯不同,才會有凱因斯提出與古典學派完全不同的主張,這是問題的不同,並非誰修正誰、或哪一派較好的問題,而是「斯斯有兩種,治流鼻水與喉嚨痛的藥不同」。

凱因斯學派在80年代雷根主政時期也漸無效,因為太好的社會福利制度,讓窮人懶於工作,富人因稅負重不願投資,導致高失業率與低經濟成長,亦即供給與需求均顯疲弱。

此時要促進經濟成長,提振需求,反而要先增加供給,即增加工作機會讓人民有錢來消費,所以主張削減社會福利與減稅,來增強工作動機、刺激投資意願與民間消費,這就是供給面學派的由來。

上述三種經濟學派用供給與需求強弱的座標軸來看,就可一目瞭然,它們都在解決不同狀況下的經濟問題:

結語
此書作者說明非常簡單和明瞭,可惜的是經濟學派中的貨幣學派,書中沒有提及。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