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獨特的投資與經營管理觀念(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

此書凝聚巴菲特思想菁華的箴言,他人生與事業的成功秘訣,就蘊藏在本書的句句箴言中……。本篇只介紹獨特的投資與經營管理觀念。

對巴菲特來說,除了建立在理性基本面的分析與判斷之外,投資領域內沒有任何一成不變的定律可言,所以他一直堅持按照自己的意志獨立工作,從而保持一貫的投資特點。在挑選股票時,巴菲特從不聽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詞,他認為,一個投資者不能只依賴管理階層的報告來了解公司,因為在解讀這些資訊時,很容易受到一些誤導。因此他認為每個投資人都應該盡可能多了解同一行業的市場競爭者,透過比較來歸納出客觀公正的結論。

1956年,巴菲特成立自己的合夥投資事業,緊接13年的時間,每年以令人驚訝的30%獲利率增加公司的財富。1966年春天,紐約股市節節高漲,投資人熱情進場投資,巴菲特卻認為這是群瘋狂投機者追高搶進股價所推升的行情。

巴菲特認為無法在市場找到符合他投資標準的價值型股票,於是通知公司合夥人隱退的打算,在大家一片質疑聲中,他清算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全部股票,決定休息一段時間,等待股市降溫。

1969年,股市開始一路狂瀉,釀成股災。1973年,美國股市仍然一蹶不振,此時巴菲特再度出擊,進行大動作的投資操作。

不跟著市場追漲殺跌的逆向思考投資方式,造就了他的成功。巴菲特坦承他無法預測股價短期的波動,而且他不相信任何人能做到這點。他認為一個投資者如果只是熱衷於了解別人的想法,或是只靠熱情擁抱目前流行的投資股票而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無法成功的。

然而巴菲特的投資法有四個步驟,對於一般習慣在市場短線進出的投資人來說會相當不可思議。
  1. 別理股市:巴菲特說:「買一支股票,要有把握股市即使關閉一兩年,我們也能安心生活。如果你沒有持有一支股票十年的準備,那麼你連十分鐘都不應該持有。」
  2. 別擔心經濟:巴菲特認為沒有人能預測經濟或股市;如果你選的股票只有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才能獲利,並需要不斷調整投資組合,遲早會碰到經濟情勢反轉、股票虧損的情形。
  3. 買事業而不是買股票:買進股價比公司內含價值低的股票,挑選一家值得投資的事業而不是股價。
  4. 管理投資的企業組合:因為不以股價的波動決定投資的成敗,因此投資人應該集中投資幾支具有潛力的股票。

除了投資之外,巴菲特對獎勵主管的方法也有獨到的見解:波克夏從不以股票選擇權作為主管酬勞的一部分。他認為選擇權與公司整體的表現以及股價息息相關,所以理論上它們應該只適用於負責公司營運的高階主管,部門主管則應視其負責部門的表現給予獎勵,就好比只有負責全局的人,例如球隊總教練,才應與整體戰績綁在一起。

巴菲特認為優秀的經理人會努力憑藉自身在工作上的表現,來賺取以「現金」型式發放的紅利,而如果願意的話,大可自己再從市場上購買公司的股票,證明他們真正是以企業主的心態來經營事業。事實上,在波克夏公司內部,獎金發放的金額是沒有上限的,而且與員工階級和年資沒有太大關連。巴菲特認為只要績效表現良好,不管你是二十歲的菜鳥或是四十歲的老將,都一樣會受到重視。

巴菲特替波克夏公司未來的績效設定了很高的價準,從長期來看,他希望公司的實質價值每年能增加15%,但波克夏公司卻從1967年之後就沒有配發過現金股利。巴菲特認為,一家優良的企業,可以創造出很高的投資報酬率,也表示這家企業非常善於為股東創造價值;但股東權益報酬率低時,企業則應將盈餘發給股東,讓股東投資在更有價值的標的上。

因此也認為,把盈餘保留在波克夏內更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因為投資應該是讓資本向經營更好的公司流動,而不是透過短期內股票差價來獲利。

結語
雖然巴菲特建議投資人不要過於關心經濟,但投資人最好還是關心一下經濟的走向,會不會影響股票和債券的替代效應關係。請參考:股票、通貨膨脹與債券(掌握巴菲特的選股絕技)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