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內含價值的觀念

以前,內含價值(就普通股而言)經常被視為是「帳面價值」,換言之,根據合理價格計算的企業淨資產價值。這種內含價值的觀念雖然非常明確,但在實務上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帳面價值能夠影響平均盈餘或平均市場價格。

目前已被一種新的觀念取代:內含價值是取決於企業的盈餘能力。可是,「盈餘能力」必須蘊含非常明確的未來績效預期。過去的盈餘平均數據或成長率資料並不足夠。我們必須有理由相信這些歷史平均數或趨勢能夠可靠反映未來的盈餘。

經驗告訴我們,事實上的情況通常不是如此。這意味著,表示為明確數據的「盈餘能力」,以及由此衍生而同樣明確的內含價值,往往都不能做為證券分析的一般前提。

範例:傑艾凱斯在1933年股票市場價格是$30;每股的資產價值$176;沒有分派股利;最近十年的平均每股盈餘為$9.5。


如果採用傳統的評估方法,內含價值是取最近十年的每股平均盈餘乘以10倍,結果是$95。但是這個最近十年的平均每股盈餘$9.5僅不過是10個不相關數據的算術平均數。它顯然不能反映過去的典型情況,也沒有理由代表未來的預期。因此,由這個數據推演而得的任何「真實價值」或內含價值也同樣的無意義或不相關。

內含價值是含糊的正確
證券分析的根本重點不在於決定某證券的精確內含價值。證券分析僅需要評估價值是否足以保障某債券或足以支持買進某股票;或者,證券的價值是否顯然高於或顯然低於市場價格。就這個目的來說,內含價值的某種約估數據就已經足夠了。讓我們以日常生活的一些事件來做比喻,我們不需要查看某人的身分證,通常就可以判斷他是否已經成年;或者,我們不需要知道某人的確實體重,通常也可以判斷他是否應該減肥。

傑艾凱斯(J.I Case)的例子是分析師經常碰到的情況,我們很難評斷內含價值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係。可是即使是在這種情況,如果價格夠低或夠高,還是可以提出結論。在1933年初,我們或許不能決定傑艾凱斯普通股的價值應該是$30或$130。可是,如果股票的市場價格是$10,我們可以斷然認定股票的價值高於市場價格。

這應該可以說明證券分析所引用的內含價值觀念多麼具有彈性。我們對於內含價值的看法可能很明確或不明確,完全取決於個別情況。不明確的程度或許可以表示為「約估價值區間」,情況愈不確定,區間就愈寬,例如:1922年的懷特航空為$20到$30,1933年的J.I Case為$30到$130。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證券當時的價格遠高於或低於評估的價值區間,即使非常不明確的內含價值也足以歸納出結論。

內含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關係
下圖清楚顯示內含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關係,它說明市場訂價機制的一系列步驟。這些價值分析因子對於市場價格的影響是局部而間接的——所謂「局部」,因為這些因子經常會與純粹的投機性因子發生競爭,後者可能導致價格朝相反方向發展;所謂「間接」,因為這些因子是透過人們的偏好與決策而影響價格。


市場不是一種絕對客觀的加權機器,它不會單純輸入每種分析因子,然後輸出精確的價格數據。我們或許應該把市場視為是反映投票紀錄的機器,每個市場參與都能夠以鈔票來表達意見,這些意見一部分來自於理性,一部分來自於情緒。

結語
有關巴菲特內含價值的評估,請參考:巴菲特的企業價值評估法 

※參考資料證券分析–上證券分析–下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