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論資本的累積(國富論)

「在眾多藏書中,我對當中四本尤其鍾愛。它們每本都寫於五十年或更久之前,但即使現在重讀,感覺仍像第一次初遇,每每使我獲益匪淺。儘管時光流逝、書頁漸黃,這些著作的智慧卻長存不朽。這四本書之中,其中一本為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 The Wealth of Nations by Adam Smith, 1776年)」——《巴菲特》。本篇只介紹論資本的累積。

資本因節儉而增加,因浪費和錯誤運用而減少。——《亞當.史密斯》

每個人從自己的收入中節省下來的,都會加在自己的資本上。他可以自己運用這部分資本,直拿來雇用更多的生產人員,或者把它借給別人,讓別人雇用更多的生產人員,而自己則收取一些利息。也就是說,收取別人的一部分利潤。正如一個人的資本每年增加多少,完全看他自己從每年的收入或收獲中儲蓄了多少,所以整個社會的資本也只能依同一方式增加,畢境所謂整個社會的資本,只不過是每個社會成員的資本總和罷了。

一個人的收入可以用來購買一些直接被消費掉的物品,如果是這樣,那麼今天的花費不可能減輕或支援他日常生活開銷。一個人的收入也可以用來購買一些較為耐久、能被累積的消費品,如果是這樣,那麼根據他自己的選擇,今天的花費也許能在日後減輕他的生活開銷,或在日後支援並提高一定生活開銷所帶來的效果。

例如,富人可以把收入花來享受山珍海味,花來享受一大堆僕婢的體貼服侍,以及花來飼養賞玩一大群犬馬。或者,他也許甘於粗茶淡飯和輕車簡從,而把大部分收入用來裝飾自己在城裡的宅院或鄉間別墅,購置實用或充當排場的建築、傢俱、蒐藏書籍、雕塑和畫作。或者,他把大部分收入花在比較瑣碎的事物上,譬如,珠寶、玩物、各種設計巧妙的飾品、一大櫃子的錦衣華服。

假設有甲乙兩位同樣的富有的人,在花費各自的收入時,甲主要採取後一種方式,乙主要採取前一種方式。那麼,收入主要用來購買耐久性物品的甲,生活奢華的程度可不斷增加。因為他每天的生活開銷都會或多或少支援並提高次日生活開銷的效果。相反的,收入主要用來購買直接消費品的乙,生活奢華的程度自始至終無法增加。經過一段時日以後,甲便會變得比乙更為富有。

那時候,甲將會擁有一堆各式各樣的物品積蓄。這些物品的價值也許不及原先購置的成本,但總是有剩餘價值。至於乙的生活開銷則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十幾二十年奢華花費的效果,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宛如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把收入花在購買耐久性物品,不僅有利於累積也比較利於維持節儉。任何人在耐久性物品方面的花費即使一時過度,也能輕易暗中改過。不管在什麼時候,如果某人覺得自己在住屋、傢俱或畫作上的花費過大,即使他立即改變花費的行為,人們也不會認為他過去的作法不夠謹慎。

這些物品是屬於買了一些以後,往往就不需要再買更多的物品。因此當某人不再花錢購置更多相同物品時,別人不會認為他的財力不濟,而會認為過去購買而累積起來的數量,已經讓他覺得心滿意足了。

我想說的只是:有一種生活開銷方式,由於它總會留下一些有價值的物品積蓄,也由於它比較有利於個人維持節儉,因此比較有利於促進社會累積資本。除此之外,由於它維持了生產性人員的生計,而不是維持了非生產性人員的生計,所以它其實比另一種生活卓銷方式更有利於社會財富的增長。

浪費無度的人才會把資本引入歧途,讓他去了不該去的地方。但大國絕不會因為私人的奢華和誤用資本而陷於貧困,反倒是政府的浪費和措施失當時常會導致這種後果。然而在大多數場合,經驗似乎顯示一般人的節儉和審慎經營,不僅足以彌補少數人的生活浪費和魯莽輕率的生意投資,也足以彌補政府的揮霍。

例如,某些國王和大臣可以說是極端無禮、至為厚顏。因為他們竟敢假藉看管平民遵行儉樸生活的名義,頒布了一些所謂禁止奢侈的法令,或禁止進口外國奢侈品,以便限制平民的生活開銷。這些國王和大臣自己才是社會上最大的浪費者。他們只需要好好注意自己的生活開銷,平民的生活可以放心的讓平民自己料理。如果王公貴族的浪費沒有毀減國家,那麼平民的浪費更不可能讓國家滅亡。

結語
總之就是買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才有助於資本的累積。而買股票也是一樣的(評估它有無價值)。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Ⅰ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Ⅱ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