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論貨幣寬鬆的外溢效應(國富論)

「在眾多藏書中,我對當中四本尤其鍾愛。它們每本都寫於五十年或更久之前,但即使現在重讀,感覺仍像第一次初遇,每每使我獲益匪淺。儘管時光流逝、書頁漸黃,這些著作的智慧卻長存不朽。這四本書之中,其中一本為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 The Wealth of Nations by Adam Smith, 1776年)」——《巴菲特》。本篇只介紹論貨幣寬鬆的外溢效應。

假設某一特定國家在某一特定期間,整體流通錢幣共計一百萬英鎊,這數額當時足夠流通分配該國土地和勞動每年的全部產出。讓我們再假設,經過一段時間以後許多不同的銀行和銀行家分別發行本票,答應隨時兌現持有者,總值一百萬英鎊,並各自在金庫內保留了一些金幣和銀幣,總計二十萬鎊,以備隨時應付兌現請求。

因此,該國仍在流通中的金幣和銀幣便只剩下八十萬,但多了一百萬英鎊的銀行本票,所以該國的流通工具總共是一百八十萬鎊的錢幣和紙鈔。但是,該國每年的土地和勞動產出,以前只需要利用一百萬鎊,便足夠流通分配給最終消費者,而每年的產出,並不會因為這些銀行的運作而立即增加。

流通的管道,如果允許我使用這個字眼,仍將維持和從前一模一樣。我們已經假定一百萬英鎊的通貨便足以填滿這個管道。因此,注入這個管道的通貨,凡是超過這個數額的部分,非但不能在管道裡流通,反而必然會溢出來。現在有一百八十萬鎊被倒入了這個管道。因此,一定會有八十萬鎊溢出來,因為有這麼多通貨,超過該國的流通管道所能容納運用的上限。

雖然這個數額的通貨無法在國內運用,但是,這麼有價值的東西置之不用未免太可惜。所以,這筆金額便會被運往國外,尋求國內找不到的獲利機會。但是,我們不能認定它沒有任何回報,它們交換外國的各種物品,然後把物品運回國內或銷往別國,供應當地人民消費使用。此即所謂的「海外販運貿易業」由此獲得的利潤不管多寡,都算是國內的淨收入。

它們在外國購買各種物品,然後運回國內供應本國消費使用,他們所購買的不外乎:
  1. 供應無所事事的閒人消費的物品,像是外國酒、外國絲綢等等奢侈品。
  2. 額外的原材料、工具及食物等等,以便在國內維持和雇用額外數目的勤奮勞工,這些人會把自己每年消費掉的價值再度生產出來,並且還帶來利潤。

只要這等積蓄是用在購買第一種物品,無異是在鼓勵奢華,增加浪費;增加不具生產效果的消費行為,也不會形成任何能維持這種浪費的永久積蓄。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對社會有害。

只要這筆積蓄是用在購買第二種物品,就無異是在促進勤奮。雖然這會增加社會的消費,但也提供了一筆永久積蓄,能夠永久維持這種消費。也就是獲得這種消費供應的人,會把自己每年消費掉的價值再度生產出來,並且還帶來利潤。

結語
如同亞當.史密斯所言,也就是說美國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一定會產生QE的外溢效應(spillover effect),那些外益的錢會使用在購買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種物品之外,還會流竄到商品、黃金和新興市場鉅額資本流入。但一旦QE結束,如同灰姑娘的故事,時間一到,馬車就會變回南瓜。有關何謂量化寬鬆?請參考:彭總裁上課:何謂量化寬鬆?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Ⅰ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Ⅱ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