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新聞污染(隨機騙局)

此書為《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成名之作。在市場,也包括日常生活—在機率的觀念下,賺大錢的人可能只是運氣好的傻瓜,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運氣其實常常被低估。這本書要談的就是運氣,更準確地說,在個人生活或是職場生涯裡,我們對運氣懷有什麼樣的認知。本篇只紹介「新聞污染」。

我桌上有一台機器,叫作彭博(Bloomberg)。它提供非常有用的分析輔助工具,像歷史資料取用工具、畫圖系統,尤其是可以在營幕上看到各種證券和貨幣的價格,但是彭博有個東西,我想捨棄:新聞記者的評論。為什麼?因為他們喜歡解釋一些事情,會誤導投資人。但是,不只彭博這麼做;怪不得十年來我都不看報紙的商業版,寧可改讀散文。

就在寫這些段落時,我在彭博看到如下的新聞標題:
  • 道瓊指數因為利率下滑而上漲1.03點。
  • 美元因為日本貿易順差增加而下挫0.12日圓。

整整一頁都是這樣的標題,新聞記者是針對相當於純雜訊的東西提供解釋。道瓊股價指數在一萬一千點時波動1.03點,幅度不到0.01%。這樣的波動不值得解釋。對誠實的來說,沒有任何事情值得解釋;他們沒有理由去推論原因。但是新聞記者和比較文學的見習教授一樣,拿薪水是為了解釋事情,所以樂於馬上提供解釋。

顯著性:我是怎麼判斷那是純雜訊的?用個簡單的比喻來說。假設你和朋友展開橫越西伯利亞的越野比賽,一個月後,你以一秒之差贏了他。顯然你不能就這樣吹噓自己騎得比他快。你可能得到某種東西之助,或者只是隨機造成的,別無其他原因。

那一秒本身不夠顯著,任何人都沒辦法據以做出結論。我不會在睡前寫日記說:車手A比車手B優秀,因為他吃菠菜,而車手B常吃豆腐。我做這種推論的理由,是因為他在三千哩長的比賽中以1.3秒領先。如果領先一個星期,我才可能開始分析原因不是豆腐,或者是否有其他的因素影響。

因果性:還有另一個問題;即使具有統計顯著性,也必須有因果性存在才行,也就是說,市場發生的事件,和所說的原因有關係。人們說,發生於其後者必然是其結果。如果醫院A接生的嬰兒有52%是男孩,醫院B同一年則只接生48%的男嬰;你會試著解釋說;你之所以生下男孩,是因為在醫院A接生的嗎?

因果性可能非常複雜。如果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就很難挑出單一原因。這稱作多變量分析。舉例來說,如果股票市場對美國國內利率、美元兌日圓匯率、美元兌歐洲貨幣匯率、歐洲股票市場、美國的國際收支帳、美國的通貨膨脹,以及其他十來個主要因素有反應,那麼新聞記者需要觀察所有這些因素、了解它們以前個別和共同造成的影響、觀察影響的穩定性,然後經統計檢定,才能挑出某項因素(如果辦得到的話)。最後,需要給那個因素一個信賴水準;如果信賴水準低於90%,那就沒有故事好說。

過濾方法
我用了一招,判斷世界上是不是真有什麼大事正在發生。我用的方法,是把貨幣、股票、利率、商品等世界上所有相關金融工具的價格和漲跌幅度全放在一起。我將貨幣放左上角,各股票市場放在右邊,多年來觀察相同的螢幕畫面,日積月累,就產生一種本能直覺,能夠知道是不是有重大的事情正要發生。

個中袐訣是,只看變動百分率大的。除非波動高於平常每天的漲跌幅度,否則我把相關的事件視為雜訊。我根據變動百分率,決定新聞標題的大小。此外,我也不是用線性的方式去解讀;某個事件造成漲跌2%,重要性不是漲跌1%的兩倍,而是四到十倍。波動7%的重要性,可能是波動1%的數十億倍!

我希望每個人都學點統計,但太多人只看解釋,沒辦法憑本能直覺,了解機率的非線性層面。

在耳中塞蠟
《奧德賽》中女妖錫西(Circe),歌聲十分誘人,水手聽了會發狂,不由自主地便投入女妖島外的海中而死。奧德修斯想出一條妙計。他把蠟塞進所有水手的耳中,讓他們幾乎完全聽不到任何聲音。他自己則綁在桅杆上,並嚴令水手無論如何不可放開他。

我從這個故事學到的第一個教訓,不是想當奧德修斯。他是神話人物,而我不是。他可以綁在桅杆上;我卻只能像水手,需要在耳裡塞蠟。而目前我最感驕傲的成就,是遠離電視和新聞媒體。

結語
巴菲特說:「許多投資人寧願花時間聊聊『現在市場的狀況』,也不願去讀公司的年度報告。但是請相信我,對利率和股市那種東拼西湊的聊天內容,絕對比不上花三十分鐘看看公司最新的營運及財務報告來得有用。」

「華爾街那些自以為是的分析師,天天大談股市走勢或法人投資機構的動態,這種行為有如天文學家放棄手邊的天文望遠鏡不用,反而與人大談星象學。」

許多人會看財經節目,主要的是想聽那些專家解釋什麼?和說些什麼?但我個人覺得不看也沒差。像我個人已經好久沒看任何的財經節目,我寧願把時間,拿去看些財經書籍。

購書連結,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