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誠實為上策(葛拉漢論投資)

本書重新展現價值投資的風華,內容包括投資價值的界定;投資與投機的差異;利潤預測的問題等諸多當前大眾關心的重要投資議題。 本篇只介紹誠實為上策。

個別投資人常常抱怨機構投資人主導了股票市場,讓他們處於不利的地位,因為他們無法和信託公司的豐厚資源競爭,然而事實正好相反。

為什麼會這樣,我唯一能想到的理由是,各機構投資人及財務分析師不如一般大眾謹慎,且不如一般大眾有眼光。他們似乎都受誘於不足採信的理論,即對「績效」的崇拜,他們也把曾經涇渭分明的投資與投機之間的區隔給拋諸腦後。

讓我拿美國航空公司這個具體例子,來說明我認為機構投資人並未對股價的穩定性及合理性有所貢獻的說法。1970年,募款機構持有美國航空公司430萬股的股份,占總持股的22%。接著在1971年美國航空對外公布盈餘為13美分,到1972年提高到20美分。我們所謂的效率股票市場也反映了這個盈餘的成長,股價從1970年每股13美元的低價,在1972年大幅躥升到每股49.84美元的新高,該價格是那一年獲利的250倍。

我們的金融機構它們是否趁股票大漲時,出脫持股獲利了結,同時將股價明顯被高估的股票(美國航空)從投資組合中易除呢?事實正好相反,在這段期間內,機構持股(美國航空)增加到670萬股,在此同時,美國航空公司即對外公布其1973年盈餘轉為虧損,股價隨即暴跌至1974年的7.5美元。

當前市場過度投機的現象
關於這一點,我終於得到一個有關人性的「法則」,而這個法則無法撤銷,也不可能大幅修改。這個法則就是:沒有經驗或沒有超強能力的投資大眾,可能可以在股市中快速獲利,但卻無法保住所獲得的利潤,且多數人最終都以虧損收場。

這正呼應了一條更廣為人知的自然法則,簡單的說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來龍去脈,那是在過去的美好時光裡講給小吃店的老主顧聽的。而股市已經發展到有太多人想要白吃午餐的局面。

「誠實為上策」
讓我引用一位身經多次多頭及空頭市場的八十歲老將所說的話做為總結:身為分析師,你要做好的事,而且只做那些事。如果你真能用線圖、占星術、或你個人獨特又有價值的天賦異稟來戰勝市場,那麼這些就是你應該辛勤耕耘的地方。

如有你真的擅長挑選接下來12個月極可能獲利的股票,那麼就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如果你能夠預測經濟面、技術面或消費者喜好,且善於評估其後續發展對各種證券價值的影響,那麼就專心致力在這種專業活動上。在每一種情況中,你必須用誠實、不誇張的自我檢驗,以及持續不斷地檢驗績效的方式,來證明你具備了創造有價值的成果的條件。

如果你相信價值法本身很健全(就像我一直都相信的)、行得通且可獲利,那麼就專心致力於採用這個方法。堅持至底,不要被華爾街的時尚、幻象和汲汲於追求快速賺錢的心態誘入歧途。我要強調,成功的價值分析師不一定要是個天才或是極端優秀的人。他只需要具備:
  1. 中等以上的聰明才智。
  2. 正確的操作原則。
  3. 堅強的個性(這點是最重要的)。

但是,身為金融分析師,不管你選擇遵循哪種方法或理念,你都必須堅守在道德面及聰明才智面的正直原則。華爾街曾經受人讚揚的道德標準,在過去十年來,幾乎喪失到為投資大眾及金融界本身帶來莫大損害的地步。

七十幾年前,當我在這個城市就讀小學時,我們要在習字簿裡抄寫不同的格言。第一句話就是:「誠實為上策」。至今,這句格言仍是最好的策略……。

結語
我個人覺得,投資賺錢的方法百百種,但每個人最好找一個適合你自己的方式,例如葛拉漢雖然是巴菲特的師父,但也巴菲特最終也是採用了適合自己的方式,也就是採用葛拉漢加費雪的方式【請參考:青出於藍(雪球:巴菲特傳)】。

我會看那麼多理財書,無疑也是為了找出一種適合自己投資的方式。所以我也建議讀者,試著去找出適合自己投資的方法【我的投資方式,請參考:投資的永恆之道】。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此書已絕版)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