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從賺錢的角度思考風險和波動性(巴菲特投資學)

第一本來自學術界、詳細剖析巴菲特投資方法的權威著作。由知名商學院教授簡恩,根據巴菲特親筆撰寫的文件和記錄,發掘其成功投資的真正關鍵,帶領你了解其投資智慧,並教導你應用在投資實務上。本篇只介紹「從賺錢的角度思考風險和波動性」。

風險與報酬率:持有期
巴菲特認為,如果長期報酬可以預料,逐季甚或逐年的報酬並不是非常重要。短期的報酬波動不該是評估風險的主要標準,重要的是投資期限到期時的報酬。

假設你投資殖利率5%的30年期美國公債1,000美元,如果你的投資期是30年,那麼你每年可賺50美元的利息,30年結束時還可取回1,000美元的本金。

然而,30公債的市價會受市場利率影響而逐月變動,這可能造成顯著的短期波動。如果你的投資期是30年,應該把公債價格每月的波動定義為風險嗎?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按票面金額付款,這筆投資其實是零風險。

如果從投資期僅一年的投資人的角度看同一筆30年公債投資,要是利率走揚,因為長期公債價格隨著利率上揚而下跌,這名投資人就可能損失慘重。2009年初,30年美國公債價格大跌20%,利率則爬升1.5%左右。

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討論學到的重要一課是,持有期長短與風險之間的相互影響,尤其當你認風險是跌價風險時,這同時適用於債券和股票。如果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的股票報酬在統計上是獨立的,持有期長短就不重要,然而,有充足的實證顯示,股市的長期波動小於短期波動,因此投資期的長短應該是投資人的一項重要考量。

波動帶來機會
把波動視為風險的投資人會特別避開可能劇烈波動的股票,但這可能不是正確的投資方式。其實巴菲特的建議正好相反,他說:「事實上,真正的投資人歡迎波動。」波動增加並不意味著風險增加,因為許多可能會導致波動的因素與風險無關。耶魯大學教授席勒常說,股市太不穩定,難以單靠理性來解釋,他的結論是:「價格大幅變化是因為投資大眾一起隨意改變主意。」這種波動性上升不一定意味著股票的風險變高。

股價大跌有許多潛在的原因,但除非你相當確定下跌的原因為何,否則不應該僅因為價格下跌而買進更多股票。仔細尋找原因,你才不會去接下墜的刀子。

1987年10月19日當天美國股市暴跌20%許多人把原因歸咎於所謂的「投資組合保險效應」,也就是許多機構投資人會在股價下跌時自動出脫部分持股,導致股價跌得更深。這個原因合理嗎?仔細檢視基本面可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即使你無法預測1987年10月的崩盤,也可能在崩跌後受合理股價吸引而開始買進。歷史告訴我們,價格急遽下滑時,較可能以低價買進好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在1988年,亦即1987年市場回檔修正後不久,大舉投資可口可樂股票。

雖然當時股市只花不到兩年時間就復原,但更常見的情況是,復甦會是漫長之路。正如我們無法預測股市何時會崩盤,我們也不應該預期能迅速回升。巴菲特說:「我們在1973年中,以不超過華盛頓郵報當時每股價值四分之一的價格買進全部持股。」華盛頓郵報股價繼續又跌了一年,這說明了買到最低價幾乎是不可能。

風險評估
巴菲特說:「我們認為,投資人必須評估的一項風險是,每筆投資在預期持有期當中帶來的總稅後收益(包括出售時產生的收益),至少應該要能維持該投資人的購買力,外加最初股份的些許利息。」

雖然持股風險無法如工程般精準計算,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頗準確地判斷持股風險,評估要點包括:
  1. 可評估出一家公司的長期經濟特性。
  2. 可評估出經營階層的好壞,包括是否有能力發揮企業的所有潛能並善用現金流量。
  3. 可評估出經營階層是否值信賴,會把企業報酬回報給股東而非據為己有。
  4. 企業的購買價格。
  5. 投資期間的稅負及通膨水準,這將決定在投資收益總額扣除稅負和通膨後,投資人可得到多少購買力回報。

對許多分析師而言,這些要點可能令人難以忍受的模糊不清,因為無法從資料庫中得到答案。但難以精確量化無傷大雅,也無損這些要點的重要性。正如最高法院法官史都華發現的,要對猥褻訂出界定標準幾乎不可能,但他堅信:「我一看就知道是不是猥褻。」同理,投資人能以不精確但有用的方式「看到」某些投資內含的風險,不必參考複雜的方程式或歷史價格。

結語
國際貨幣基金(IMF)將明年的成長由原估的3.9%調升為4%。而台灣股市和美國同樣最近開始回檔修正,不管原因是不是只因為股市漲太多了或因其它原因(恐怖攻擊、快要爆發戰爭或某病毒的漫延)。只要那些的因素都和優質企業的基本面無關,任何的股價暴跌,都應該視為機會。

如同坦伯頓說:「你有必要知道股市大跌是十分寶貴的機會。別浪費時間操心你的獲利萎縮或者虧損加大。不要和市場上的其他人一樣只知防衛;相反的,你應該起而攻擊,尋找紛紛中箭落馬的便宜股。投資的目標是提高你的長期報酬率,不是爭先恐後搶著賣出。謹記你的目標。」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