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貪婪(大腦煉金術)

人類進化成「智人」物種的歷史不到20萬年,這段期間,人類的腦部幾乎沒有成長。固定交易股票和債券的正式市場,歷史大約只有400年。人類常在金融市場中做出愚蠢的決策,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人的腦部演化還未跟上現代金融環境,思考反應還停留在「史前時代」。本篇只介紹「貪婪」。

人類頭腦沒有專門處理財務報酬的金錢量尺,實際上,你的頭腦處理潛在的投資(或賭博)獲利時,是把這種獲利當成一大類基本報酬的一環——其中包括食物、飲料、住處、安全、性、毒品、音樂、令人愉快的香味,美麗的臉孔、甚至包括學習信任別人或取悅令慈的社會互動。

財務利得只是這種古考愉快經驗中最現代的成員,因為我們經常很早就發現,金錢是供應很多其他快樂的根本,人腦反射性部分對潛在財務利得的反應強度,至少跟反應得到比較基本報酬的強度一樣強烈。

預期會有財務利得,會使頭腦的反射性部分進入最高警戒,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任務上。例如,你買進一檔股票後,會注意股價是否可能繼續上漲,這種興奮唯一的限制是你的想像力。但是結果本身——假設你買進股票後,股票真的上漲——卻不會讓人這麼興奮,尤其是你一直預期股價上漲時,更是如此。

等到你獲利落袋時,貪婪的興奮已經淡化,變成好比神經打哈欠一樣,即使你得到你想要的利得也一樣。不錯,賺錢的感覺很好,但是沒有預期會賺錢的感覺那麼好。你的頭腦形成一種殘酷的諷刺,對理財行為有非常大的影響,就是你的頭腦天生具有一種生物機制,使你在預期獲利時比實際獲利時還要興奮。

我們投資時,為什麼反射性腦部比較重視我們可能得到的東西,比較不重視我們確實得到的東西?在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中,期望的興奮促使我們的意識處在高度警覺的狀態,讓我們做好抓住不確定報酬的準備。

華爾街有一句老話,說:「謠言紛紛時買進,消息實現時賣出。」這句老話的確有幾分道理,但是很可能跟大家腦部裡的期望迴路有關係。

機率的曙光
期望在神經上另有一種少見的問題。納森發現,反射性腦部對於相關報酬的金額變化,會產生高度反應,對獲得報酬可能性變化卻不敏感多了。事實上,你的腦部比較善於問「報酬有多高?」,比較不善於問「得到報酬的可能性有多少?」因此,潛在的利得愈大,你會覺得自己愈貪心,不管賺到這種報酬的機會有多渺茫。例如,樂透彩機會渺茫又如何?而且你會像以前一樣,高興的去買彩券。

你買股票或共同基金時也沒有兩樣:你期望賺大錢的心理,通常會排擠你評估賺大錢可能性的能力。這點表示你有機會買報酬率很高、但是報酬率很可能無法維持投資標的時,你的頭腦通常會讓你陷入困難。

行銷人員和一大堆想把你的錢搶走的人,非常清楚你腦部的期望迴路怎麼運作。例如,承諾將來會有驚人獲利,一直是推銷股票的人最古老的招數。

控制你的貪婪
第一件應該知道的事情是:你的期望迴路一定會受影響,這點正是期望迴路的功能。因此,如果你頭腦的其他部分不提供制衡,你會淪落到追逐出現在眼前、具有熱門報酬率的每一樣東西,長期卻一無所獲,只會承受風險和虧損。以下是改進之道:
  1. 保持冷靜:請記住,你的腦部特別容易受到賺大錢的期望刺激,這種興奮的感覺會妨礙你計算真正機率的能力。你要保持警戒,防範用「財產加倍」、「這樣東西真的會起飛」之類賺大錢術語引誘你的人。理論上,一種投資的報酬率愈高,你應該問的問題愈多,此外,絕對不要聽營業員主動打來的電話,就投資下去,或鼓勵你投資任何東西的電子郵件,請立刻把信刪除。
  2. 閃電很少擊中同樣的地方兩次:看出已經上漲的股票很容易,要看出會繼續上漲的股票難多了。投資讓你想到很久以前賺大錢經驗的股票時,要特別小心,眼前的股票和任何一檔仍上市或已經下市的股票之間,如果有什麼類似的地方,很可能純屬巧合。你要大舉投資任何一檔股票的先決條件是,「你已經仔細研究過公司的基本業務,而且假設股市要關閉五年,你仍然樂於擁有它。」
  3. 資金管理:如果你忍不住要在市場上賭博,那麼你至少應該限制你要投下去冒險的金額。要像上賭場的賭徒一樣,把皮夾鎖在旅館的保險箱裡,只帶200美元到賭場大廳,以便限制可能輸掉的錢一樣,你應該針對你準備投入投機交易冒險的金額,定出限制。
  4. 控制你的信號:納森指出,「想努力戒菸的人,最好先把所有的菸灰缸都藏起來」。投資人也一樣最好先遠離會讓你亂投資的信號源,例如,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都要走過本地的證券號子,好看看窗戶裡的電子股價看板,那麼你要開始走不同的路線;如果你發現自己非常熱衷於上網,了解一檔股票的價格,你看到的數字常會讓你震驚,減少這樣做是你的第一步。控制你的信號最簡單有力的方法,是列出一張對照表,說明你買賣每一種投資前必須符合的標準。如同查理.蒙格所說的,「你的對照表一定要包括一些你不想考慮的事項,這樣你才可能快速排除原本可能誘惑你的差勁構想。」

葛拉威爾談到投資,主張「思而不思」是自取滅亡之道。納森說:「重要的是,你應該知道報酬的希望渺茫程度,對你行為的影響,遠超過微小機率的影響。在可能賺到龐大利潤希望煽風點火之下,做出理財決定,是差勁的做法。」

總之,你要定下心來,你可以到附近散散步,等到激動時刻過去、你的期望迴路冷靜下來時,才重新考慮,因此不要光憑衝動莽撞行事,要三思而後行。

結語
以我投資那麼多年來實驗下發現,凡是經過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和我的關健點記錄評估下的投資決策大多數會賺錢,賠錢的都是偏離這些投資原則,出於這次賭賭看的腦部期望迴路的結果。而你的投資決策都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期望,還是事前的研究呢?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