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恐懼(大腦煉金術)

人類進化成「智人」物種的歷史不到20萬年,這段期間,人類的腦部幾乎沒有成長。固定交易股票和債券的正式市場,歷史大約只有400年。人類常在金融市場中做出愚蠢的決策,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人的腦部演化還未跟上現代金融環境,思考反應還停留在「史前時代」。本篇只介紹「恐懼」。

奧勒岡大學心理學家史洛維奇說:「原則上,風險是由機率與後果兩種分量相同的因素造成的。」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待身邊的風險時,這兩種因素的分量並非總是相等。

例如:空難的後果可能極為恐怖,空難的機率卻無從引發想像。另一方面,我們坐在自己的車子駕駛盤後方時,卻覺得十分安全,很多駕駛人認為喝上幾罐啤酒,再開著車,沒有什麼大不了。數字可以清楚說明這個事實,2003年車禍死亡人數比飛機上死亡高出65倍。

我們大腦的反射性系統產生的情感可能排擠我們的分析能力,因此一種風險出現後,可能使其他事情似乎變的比較危險。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後的一年內,害怕搭飛機促使開車上路的美國人大為增加,造成車禍死亡人數大約額外增加1,500人。

我對投資人演講時,有時候會伸手到封好的袋子裡,抓出一條蛇,向聽眾丟過去,理論上,蛇在空中飛時,「理性」的人應該安坐不動,因為作家在演講時向他們丟真正活蛇的可能性很低。然而,聽眾卻尖叫著從椅子上跳起來(不用說也知道,蛇不是真的,是橡膠玩具。)

身邊瀰漫的危險感覺時,你可能像傳染到感冒一樣,輕易的受到別人的情感傳染。反射性腦部的情形經常就是這樣,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決定受到感覺左右。大約50%的人知道利空消息讓他們煩腦,但是只有3%的人承認煩腦可能影響他們對其他風險的反應。

這一切對我們的投資有什麼教訓?人類不但反射性的害怕實質的危險,也害怕傳達驚恐的任何社會信號。例如,股價下跌的日子裡,從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轉播的電視影像中,綜合了可能刺激杏仁核發揮作用的很多信號,包括閃光、清楚的鈴聲、喊叫聲、令人恐慌的字眼和營業員狂熱的姿勢。在你的一瞬間會冒冷汗、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你甚至還沒有想到自己是否虧錢,腦中這個重要部分就讓你做好「戰鬥或逃走」的反應。

錢已經變成人天生就喜歡的東西、現有的社會壓力、加上幾世紀的傳統,促使我們把錢和安全與舒適劃上等號。因此,財務上的損失或不足,是一種痛苦的懲罰,會引發近乎原始的恐懼。神經科學家戴馬休說:「金錢是生活問題的象徵,在我們的世界裡,金錢代表維持生命、維護我們有機體地位的工具。」從這種角度來看,難怪虧損可能引發的基本恐懼,和遭到老虎攻擊、陷入森林大火或站在崩山峭壁邊緣一樣。

不知道機率
想像你面前有兩個罈子,你可以從罈子上方的開口伸手進去,卻看不到裡面有什麼東西。第一個罈子我們叫做甲罈子,裡會有50個紅球和50個黑球,乙罈子也有100個球,有些是紅球,有些是黑球,但是你不知道兩種球各有多少個。如果你從其中一個罈子裡,拿出一個紅球,你會贏得100美元。你會把手伸進哪個罈子?

如果你像大多數人一樣,你會比較喜歡甲罈子。為何人們都偏愛甲罈子?因為我們對機率愈不確定,愈擔心後果,因此我們會避開乙罈子。不知道機率不但會加深我們的恐懼,也會剝奪我們覺得自己掌控情勢的感覺。

對抗你的恐懼
在投資的領域中,瞭解、減低不確定似乎是對抗你的恐懼良好的藥方,雖然每家公司的成長率不確定,但有些公司的成長率似乎比別的公司容易預測。

買股票前最好考慮下列事項:
  • 評估自己了解一家公司業務的能力。
  • 問這家公司有哪些主要競爭對手,這些對手變強還是變弱。
  • 考慮這家公司如果提高產品或服務價格,客戶會不會把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
  • 回頭看這家公司最賺錢年度的年報,閱讀董事長寫股股東的信,執行長是否吹噓公司高明的決策和無限的成長潛力,是否警告大家,別指望將來會有同樣的理想的狀況?
  • 想像股市關閉五年,你沒有辨法把股票賣給別人,你仍然願意擁有這家公司嗎?
  • 上相關網站,下載公司至少三年的年報和過去四季的季報。
  • 寫下你希望變成這家公司股東的三個原因——原因都必須跟股價無關。
  • 請記住,除非有人願意賣出,否則你不可能買進一檔股票,你清楚了解對方可能忽略了什麼因素嗎?

不要:
  • 光是因為股價上漲,就買進股票。
  • 用「每個人都知道…」或是「顯然…」開頭的原因,為自己的投資行為合理化。
  • 根據朋友的「明牌」、電視「技術分析」的推薦或有關併購的謠言進行投資。

每當股價下跌,為了預防你的感覺壓倒事實,你應該問自己下列問題:
  • 除了價格之外,還有什麼東西改變了?
  • 我最初的投資原因是否還正確無誤?
  • 如果我非常喜歡這檔股票,願意用高很多的價格買進,現在價格下跌了,我是不是應該更喜歡這檔股票?
  • 我評估時,還需要哪些證據,才能判定這個消息是真正的大利空?
  • 這檔投資以前有沒有跌到這麼低過?如果有,我全部拋售比較好,還是加碼買進比較好?
結語
唯有你了解你所投資公司,才不會盲目的跟風。如同巴菲特所說的:「恐慌是跟風者的敵人,價值投資者的朋友。」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