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葛拉漢三大投資原則之二:把投資視為事業經營(葛拉漢永恆的投資智慧)

本書以人性化的筆觸,刻劃出二十世紀傳奇投資大師歷久不衰的投資智慧,是所有投資人、商學院師生、證券從業人員,以及渴望深入了解「價值投資」者必讀的世紀經典,更是長線贏家一致推薦的經典投資術,經濟震盪時,大撿低價績優股的最佳獲利法則。本篇只介紹「葛拉漢三大投資原則之二:把投資視為事業經營」

當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是根據短線股價上漲或下跌的預測而做出投資決策時,葛拉漢是以一個潛在買方的心態,去檢視股票背後所代表公司的整個經營情形。從這個角度,葛拉漢關心的是股票發行公司在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反映出來的「價值」。只有在確定該股票的價值後,他才會去看目前的股價,決定採取什麼行動(即買進、賣出或繼續持有)是最有利的作法。

假股,當葛拉漢認為以那個價格買下整個企業合理時,他才會考慮以有利的價格買進一些持股來擁有部分經營權。同樣地,準備賣出股票時,決策的重點就在整個企業的價值相對於目前的市價。就像海格斯壯寫道:「葛拉漢認為,投資人應該有要的適當反應跟企業主是一樣的,當價格不具吸引力的時候:就忽略它。」

以企業主的態度
賴瑞是你認識的一個朋友,他擁有一家獨立的汽車廠超過二十年。現在他想以四萬美元的投資本金,把百分之十的股權賣給你。作為一個精明的生意人,在你將辛苦掙來的四萬美元砸下去之前,絕對不想只聽到賴瑞滿懷信心地向你保證他的事業有多「出色」而已。

你還會想詳細了解這家車廠過去幾年的獲利情形(即損益表資訊),可能也會有興趣知道他的資產價值以及公司目前有多少負債(即資產負債表資訊)。因此,即便你並不想買下賴瑞的整個車廠,但你可能會從這個角度考慮。如果目前經濟情況處於有利位置,你知道買進部分持股是值得考慮的。相反地,如果買下整個車廠很可能會賠錢,那麼你會考慮下修買進的股份。

面對可能要拿出四萬美元投資賴瑞的汽車廠時,大部分的人可能會深入研究這種私人企業的過去獲利及資金狀況。但是,同樣的這一群人,很多人會只因為一個電視節目30秒廣告的買進建議、朋友轉寄的電子郵件,或是糟糕的只是「憑直覺」,就拿出一千美元這麼大一筆錢去投資上市公司。不管是葛拉漢、巴菲特,或是其他信奉價值投資法,都不是靠這麼薄弱的藉口而投資致富的。

價格與價值的分流
現今的股票市場,許多股票價格脫離它們的基本(或內含)價值,就像把氣球放到天空那樣,股票價格受到眾多不同因素而出現急漲急跌或平盤的走勢,而這些影響股價的理由大部分與發行公司的長期經營體質無關。葛拉漢很早就看出市場價格與其企業基本價值的脫鉤現象,曾在經濟大蕭條時發表於《富比世》雜誌的一篇文章提到:

「在太平盛世時期,以一般的企業評價標準來看,就會發現證交所掛牌上市的股價都高不可攀;如今,基於補償法則,這些公司的資產價值也同樣被低估到慘不忍賭的程度。」

對於像葛拉漢、巴菲特,以及其他價值型投資人而言,一段為期兩個月的價格滑落,影響其實不大,因為,身為一名投資人(不是投機客),這種長度的時間結構是完全不顯著的。備受讚揚的作家及投資者羅伯特.海格史東評論巴菲特:「不需要在同時間觀看數十個電腦螢幕,市場上每分鐘都在變化的股價並非他的興趣所在。」(更何況,巴菲特曾說過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

更糟的是,出現了網際網路、當沖客,以及近來更出現高頻交易,股票價格與其應該代表的企業實體經營面,兩者的脫鉤在近十年來愈擴愈大。如《當沖客》書中所提及的:「投機客等待趨勢(股票價格)成形並交易它。於是好消息導致股價下跌,而壞消息卻驅動股價上漲。」康寧漢稱這些股票交易「與交易者的動機較有關,而非企業本身的價值。」

我們可以清楚發現,快速出現的市場技術面改變,已經進一步弱化長線企業經營基本面對於股價線圖的影響。然而,經歷過近幾十年來不斷發生的上述這些改變,價值型投資人仍可以經營一席之地,他們是藉由長線投資的角度來審視每一檔有價證券,而非僅僅以可能在20秒內便下跌三美分的股票報價走勢圖,來作為判決基準。對於那些宣稱有相當把握可以預期市場走勢的諸多方法,葛拉漢總是帶著懷疑眼光。

價值與波動性
在實務上,股票的市場價格依然經常(有時候甚至離譜地)與企業真實評價(或內含價值)脫鉤,海格斯壯寫道:「那些可以看到股價與價值兩者之間互相追趕的投資人,便可以利用自身的精明來獲利。」

價值投資法相較於投機的投資方法主要的差異是,後者的方法必須隨著惡名昭彰的市場風險一起波動,葛拉漢的投資方法繞過這種徒勞無功的作法,並買進市場設定價格被不理性低估的股票,緊接著在他可以選擇的範圍內,讓市場重新與真實世界接軌。因此,價值投資及其競爭對手投資方法的大部分「差異」,來自於投資者決策是否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出發。就像葛拉漢在《智彗型股票投資人》一書中寫道:

「持有可銷售有價證券的人事實上有雙重身分,兩者各有特定的獲利方式,端看他如何選擇。一方面他可以把自己當成私人企業的小股東或沉默的合夥人。在此,他的投資成績完全仰賴這家私人企業的獲利或是資產價值變動。他通常會藉由計算最近一期資產負債表所顯示目己的持股淨值,以決定投資這家私人企業的價值。另一方面,他可以是普通股的投資者,持有的是一張紙、蓋過印的股票憑證,可在數分鐘之內隨著時間改變而以不同價格賣出——在市場開放正常交易時段——通常這個價位會跟資產負債表上頭的價值相距甚遠。

股東=企業擁有者
其中一個最基本、也是經常被忽略的差別,就是賭場與股市雖然都牽涉到投注希望於某些有正面發展的機會,但只有後者購買的是一個活生生、正在茁壯及產生營收的企業。換句話說,後者買進一家企業的合法擁有權、它的未來支付能力,以及資產(潛在)升值機會。

如同葛拉漢及陶德在《證券分析》的註解,這個法律上的事實也經常被市場參與者所忽視:「永遠不能忘記的是,股票投資人是這家企業的經營者、職員們的僱主。」這樣的想法瀰漫在葛拉漢對於華爾街的整個觀念。

就像巴菲特曾告訴我,葛拉漢「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把投資股票看做是經營企業的一部分。」即便上述這個簡單的事實已被證明是有邏輯與影響力的,「即使智商170以上的成年人,還是會忘記。」巴菲特說:「企業擁有者這方法非常基本面導向,除非它深植在你的基本價值哲學當中已根深柢固,否則在你未來從事投資之際必定會陷入麻煩。」學習他的導師作法,使用這種企業主的態度,就是當巴菲特在審視每一個投資機會之際,會使用到的主要評估。

所以巴菲特常會用企業主的態度去評估該企業的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如蒙格所述,該公司的經濟「護城河」有多寬;意思是,一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可以幫助該公司保有長期訂價能力及獲利能力。

巴菲特曾在1993年對此優勢描述他所投資的吉列公司和可口可樂:

「它們的品牌力量、產品的設計外觀,以及行銷配送系統的強勢,都給予這些公司巨大的競爭優勢,並且可以讓它們在具經濟規模的基礎上設立一道保護傘。相反地,一般的企業只能每日在市場競爭而無任何上述保謢機制。就像彼得.林區曾說過銷售具原物料特性產品的企業,其股票都要加註警告標識:『企業競爭被證明可能對人類財富累積有害。』」

從投資人變業主
 一旦企業主心態被投資人廣泛了解並內化,股票市場看起來就會慢慢開始不像賭場,而像是一家商店街,裡面的陳列品訂價有些合理,有些卻過分昂貴,還有些物品幾乎像被遺棄般廉價。根據葛拉漢的觀察,「股票市場短期走勢通常被證明是錯誤的,而有時候一名具有警覺性和勇氣的投資人,就可以利用此明顯的錯誤來創造獲利。」

然而,這段引自葛拉漢《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的文字,所指的並非任何種類的勇氣,而是來自於了解企業內含價值所產生的平穩信心(葛拉漢及陶德曾將它描述為「用事實證明的投資價值」)。來自企業主的觀點所確認的企業真實價值,總是會比市場上那些投機者觀點所認為企業該有的價值,明顯來得高上許多。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