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巴菲特選股策略(價值分析在台灣股市個股應用的訣竅)

此書融和國內外各種評價模型,針對台灣531家上市公司所做的短中長期價值分析成果,稱得上是國內第一本有系統的價值分析指南。本篇只介紹「巴菲特選股策略」。

投資哲學
巴菲特強調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公司的內在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划算的交易價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來整體市場將會如何表現。多年來他已經發展出一套投資方法,稱為核心投資法則,就是將資金投注於表現優異公司的股票。

如果公司營運狀況良好,經營者又有智慧,這家公司的股價就會直接反映其營收表現。巴菲特不會只參考股價走勢,他會用心追蹤公司的營運狀況,同時評估該公司管理者的實力和企圖心。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核心是「買進—持有」,買進優良的公司,持有數年,然後因公司的經濟狀況而獲利。

巴菲特從事投資時會觀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多數投資人卻只觀察公司的股價而已。投資人花太多時間和精力,來觀察、預測和期待價格的改變,卻很少花時間去了解他們持股公司的經營狀況。巴菲特則是將投資視為一種公司活動,並且以一般常識作為他投資哲學。對巴菲特來說,一支股票就是一項事業,他會先分析股票,就像分析一項事業一樣,也會花稍微多一點的時間和心思來決定是否購買一整家公司。

巴菲特認為經營優良的公司都具有商業特許權,所謂商業特許權是指公司在產業界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勢力範圍,其他同業根本無法與其在價格和利潤上競爭。他認為值得投資、擁有商業特許權的少數幾種生意和公司。

事業主盈餘和現金流量折現法
巴菲特認為事業主盈餘現金流量報酬率為評估投資成敗的關鍵指標。一般來說,分析師大都藉由觀察每股稅後盈餘來評定公司全年度的表現,巴菲特則認為每股稅後盈餘只是一層煙幕,他主張成功的經營管理是為了獲得較高的事業主盈餘現金流量報酬率,因此他建議投資人要重視事業主盈餘現金流量折現,不要過度重視每股稅後盈餘,因為每股稅後盈餘與盈餘成長率可以作假,事業主盈餘現金流量卻不行。

巴菲特認為增加事業主盈餘現金流量折現值有五種方法:
  1. 提高資產周轉率(銷售額/資產),包括提高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及固定資產周轉率。
  2. 增加營業毛利,較高的毛利能夠提高事業主盈餘現金流量報酬率。
  3. 設法節稅。
  4. 降低負債比率。
  5. 使用比較便宜的舉債方式。

「事業主盈餘」亦即公司的稅後盈餘加上折舊、耗損、分期償還的費用,減去資本支出以及其他額外外所需的營運資本。巴菲特認為一家能夠持續創造較高事業主盈餘報酬率的公司,代表該公司的管理階層不僅能在本業的經營管理上屢創佳績,同時也能夠善加運用保留盈餘替股東創造更多財富。公司的管理階層是否能夠善加運用保留盈餘,可能是該公司是否值得長期投資的最重要關鍵,所以公司的管理階層必須有能力把保留盈餘適當地分配在各項能夠獲利的營運計畫上,以賺取更高的投資報酬率。

選股原則
巴菲特的選股原則分別是:
  • 公司原則:公司必須具備三項基本特性:
    1. 這家公司的業務是否單純易於理解?
    2. 這家公司是否有持續的營運紀錄?
    3. 這家公司的業務是否有長期發展的潛力?
  • 經營原則:經營理念是否合理?經營者對股東否坦白?是否誠信?及經營者是否會盲從其他法人機購的行為?
  • 財務原則:巴菲特用下列四項原則來衡量公司的財務狀況?
    1. 重視事業主盈餘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非每股盈餘。
    2. 計算公司擁有者的獲利,亦即「事業主盈餘」。
    3. 找尋毛利率高的公司。
    4. 確定每1元保留盈餘,最少能讓公司增加1元的市值。
  • 市場原則:如何評價標的公司?一都會先估算公司的一段時間的現金流量,然後以合理的折現率將這些現金流量換算成當期的淨現金流入;巴菲特通常以當時政府長期公債殖利率作為折現率的標準(請參考:巴菲特的企業價值評估法)。他並以下列兩項原則來衡量公司的價值:
    1. 這家公司的業務價值為何?
    2. 這家公司是否會以低於淨值的價錢被收購。

並非所有巴菲特的收購行為都明顯符合上述四項原則,但是大體而言,這些原則構成他的事業主盈餘現金流量折現法選股策略核心。根據上述四項原則,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可以簡化為:
  1. 不理會股票市場的每日漲跌波動。
  2. 不擔心經濟情勢。
  3. 留意公司本身,而不是股票。
  4. 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其核心投資持股不要超過10檔股票。 

對市場盤勢的看法
巴菲特強烈地認為,預測未來對投資並不具有任何價值,因此他主張不要浪費時間去預測整體經濟、大盤走勢或是個別股價的波動。過去的五十年間,他創造了巨額的財富及無可比擬的投資績效,這一切都是靠著大筆投資在少數績優股的投資策略上。然而,一般投資人卻瘋狂地追逐股市的走勢預測,反而沒有專注於標的公司基本面分析。他指出:「事實上,唯一可以預估的是人性的貪婪,對未知的恐懼和愚蠢,而股市未來的發展卻往往無法預測得到。」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