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聶夫選股策略(價值分析在台灣股市個股應用的訣竅)

此書融和國內外各種評價模型,針對台灣531家上市公司所做的短中長期價值分析成果,稱得上是國內第一本有系統的價值分析指南。本篇只介紹「聶夫選股策略」。

聶夫是溫莎基金的經理人,溫莎基金從1964年至1995年的三十一年間,創下13.7%的平均年報酬率,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0.6%還高出3.1%,是少數能夠長期擊敗市場的基金經理人之一。

他認為一支股票的價格會反映兩個基本變數:每股稅後盈餘,及市場針對每股稅後盈餘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倍數(亦即本益比),所以股票的價值於每股稅後盈餘乘上預期比益比。精明的投資人若能掌握盈餘的成長幅度和本益比的倍數擴張程度,就可以掌握在股市賺錢的機會。

買賣研判原則
聶夫通常採用價值投資法來評估股價被低估的股票,包含有低本益比選股策略及衡量式參與類股資產配置的方法。

溫莎基金從不追趕流行或任憑市場來決定其績效,不管市場上漲、下跌或盤整,聶夫始終採用一種投資風格管理其投資組合,他的投資風格可分為七大要素:
  1. 低本益比:所謂低本益比是指低於當時市場平均水準40%至60%,本益比倍數約為7倍或8倍。其所表達內涵不只是包含過去的盈餘,也隱含對未來盈餘的預測,亦即包括盈餘預期成長率。
  2. 盈餘成長率須超過7%,最好是介於7%至20%之間。一家經營不善、垂死掙扎的公司,其本益比也肯定會很低,所以必須搭配盈餘成長率一起觀察,最好是這家公司還能發放引人注目的股利,這樣才能確定這家公司的股價是被低估了。
  3. 股利殖利率平均為4%。除了盈餘的成長率之外,另一個要素是股利殖利率,它是以股利除以股價計算出來的;如果一支股票的股價為20元,且一年配發1元股利,則股利殖利率即為5%。
  4. 以總報酬率除以本益比計算出總報酬率比率,其數值達到2的股票。總報酬率是指盈餘成長率加上股利殖利率,所以公式是:(盈餘成長率+股利殖利率)/本益比≧ 2(即最好大於2)。
  5. 除非低本益比,否則不買景氣循環股。成長股只要盈餘繼續成長,本益比就可持續提高,但景氣循環股卻非如此,景氣循環股的本益比有上限會構成股價上漲的壓力,因為隨著景氣循環逼近高峰,市場知道股價即將反轉,自然不願意付出愈來愈高的盈餘倍數去買股票。聶夫通常是在景氣循環股公告盈餘轉佳的六到九個月之間買進,才能獲利最多。所以投資人必須先了解整個行業的動態,以及整的經濟情勢。
  6. 成長領域中穩健公司。溫莎基金典型的持股是市場地位穩健、有成長空間的好公司。
  7. 基本面強的公司。買進股票時,不應只根據一、兩個數字來做決定,必須觀察大量的數字和事實,以獲得確認或找出反證。基本面分析主要是評估一家公司的業績,符合市場標準的基本面,通常可強化低本益比股票的優勢。聶夫經常採用的基本面檢驗項目主要是盈餘及營業額兩項,盈餘成長會產生推升本益比和股價的動力,而股利也是來自盈餘;至於營業額的成長則會帶動盈餘的成長,更好是連純益率也改善,這樣的公司就值得投資。其他的基本面分析項目還包括,每季的營業額數字、營業利益率、稅前純益率、現金流量、股東權益報酬率等。

聶夫認為採行低本益比選股策略時,應做到以下兩點:
  1. 應儘量外出訪查業界實況,藉以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問題,例如:產品的價格正在上漲,還是下跌?成本如何?哪些公司是市場的領導者?是否有任何競爭對手主宰主場?業界產能能否滿足需求?是否有新廠正在興建?哪些因素會影響獲利力?
  2. 建立資料表。溫莎基金的投資組合中,都會按產業分類,紀錄以下所列的相關事實,包括持有股數、平均成本、目前的價格、歷史和預測每股盈餘、歷史和預測成長率、歷史和預測本益比、股利殖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根據預測盈餘和因之而來的本益比預測其股價及增值潛力。

「衡量式參與」類股資產配置
聶夫用新的方式去建立投資組合,讓他踏出傳統的產業分類法,他運用衡量式參與法將各類股票區分為以下四種類股:
  • 景氣循環股:如塑膠股、紡纖股、造紙股、航運股。
  • 緩慢成長股:如水泥股、食品股、陶玻股、鋼鐵股、營建股、飯店股、百貨股。
  • 穩定成長股:如家電股、電線電纜股、化學股、橡膠股、汽車股、金融股。
  • 快速成長股:如電子股。

所謂「衡量式參與」,就是根據在個別市場部門預期將面對的相對風險和報酬,衡量式參與某支股票,如同資產配置的方法,就是在大型、穩定、較容易預測的公司,以及規模較小、產品、市場或服務有較多成長空間,進行類股的轉換配置。(他改善了傳統按產業類別資產配置的方式,就是一昧的分散風險而分散至各產業的缺點)


溫莎基金賣出股票的理由
  1. 基本面惡化。由盈餘預估值和五年的成長率,可以明顯看出基本面是否惡化。
  2. 根據盈餘預估和本益比估計的上升目標,評估每一支股票的增值潛力,價格接近預期目標就賣出。溫莎基金持有的每一支股票,都是準備用來賣出的。
  3. 將賣出股票所得的資金,轉投資在前景更為亮麗的股票上。在市場狂飆以及找不到可以合理買進的股票時,應有大量現金或是投資債券。

結語
我忽然覺得聶夫的投資哲學很像彼得.林區,只不過是彼得.林區投資的範圍更廣泛,聶夫像是彼得.林區的精華板。連他的「以總報酬率除以本益比計算出總報酬率比率,其數值達到2的股票」投資公式,和我之前介紹過的彼得.林區公式都一模一樣,有關這個比率的詳述【請參考:總報酬率比率】。

我很喜歡聶夫的選股策略(感覺好像遇到知音),而我使用的選股方式其實跟聶夫也很相近。
  1. 聶夫選股策略中1~3,低本益比、盈餘成長率須超過7%,最好是介於7%至20%之間和股利殖利率平均為4%:其實都是為了尋找符合選股策略4「以總報酬率除以本益比計算出總報酬率比率,其數值達到2的股票」。目的是為了尋找快速成長股,但我的成長力資料是使用的是祖魯法則,兩者的原理也很像,都是根據盈餘預估和本益比估計的上升目標,評估每一支股票的增值潛力。想知道兩者的差別【請參考:彼得.林區公式(股票神童)】的說明。
  2. 聶夫選股策略中3,股利殖利率平均為4%:我的價值線資料中的現金殖利率法的偏低價可找出現金股利殖利率平均為6.25%的股票。
  3. 聶夫選股策略中6:成長領域中穩健公司。我的價值線資料分析了企業過去十年的財報資料,也是為了從中尋找成長領域中穩健的公司。
  4. 聶夫選股策略中7,基本面強的公司:他所追蹤的基本面數字,我成長力資料中也都有追蹤。
而股票配置方式(衡量式參與),我覺得他的觀念很好,一般聽到的都是以產業類別來分散或資產配置以降低投資風險,而聶夫的觀念則是以該企業的所處的特性來進行資產配置,我覺得很合理,我會考慮聶夫「衡量式參與」的方式,來建立我的投資組合。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