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彼得.林區選股策略(價值分析在台灣股市個股應用的訣竅)

此書融和國內外各種評價模型,針對台灣531家上市公司所做的短中長期價值分析成果,稱得上是國內第一本有系統的價值分析指南。本篇只介紹「彼得.林區選股策略」。

林區投資哲學的二大基石為:六類股票的策略及高成長高本益比的選股策略。他認為投資人想要成功,做功課是絕對不可少的,其重要性不亞於不受股市短期波動的影響。做投資不先做研究,就像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他買股票時,不會預測任何長期目標,當股價上漲、行情看好時,他會繼續持有,讓股價繼續攀升。

「成長股」是指一家正在擴充的公司,每年的銷售額、產品生產數量和利潤都會增加,如果一家公司能夠在12個月內讓盈餘成長1偣,股票市場肯定會演出盛大的慶祝行情,因為這種超快的成長速度,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不常見。

處於成長階段的公司,是林區尋找的主要投資標的之一,也是他投資組合中比重最大的類股。他注重每一季與每一季實際單位銷售量的成長,更重視單位盈餘的成長。他指出想賺錢的最好方法,就是將錢投入一家處於成長期的小公司,而且這家公司必須近幾年內一直出現盈餘,且能夠維持不斷的成長,他發現小公司股價的上漲空間往往超過大公司。

公司不會永遠停留在某一範疇裡,數年後,可能會從某一類股變換到另一類股,快速成長股先是大幅成長,然後耗盡精力,就像人一樣,它們不可能永遠保持兩位數的成長率,不久便會慢下來,停留在個位數的緩慢成長或穩定成長。

六種股票的選股策略
  1. 緩慢成長股:原因不外乎公司的規模成長得太大了,或是無法再開創新的商機,或是整個產業成長減緩,屬於這產業的公司也跟著喪失動力。投資緩慢成長股主要是看上這類公司都會支付固定豐厚的股息,因為緩慢成長公司想不出新的投資擴展計畫時,便會給付豐富的股息,但前提是該公司每年的盈餘都維持穩定。
  2. 穩定成長股:這些規模百億元以上的大公司,的確緩緩向上爬升,但速度比緩慢成長公司稍快一些,其盈餘的年成長率在10%到20%之間。投資人有可能在穩定成長股上賺大錢,端看買進的時機和價格。
  3. 快速成長股:林區最喜歡的投資標的是小型的新興公司,盈餘的年成長率在20%到30%之間,不過快速成長公司不一定屬於快速成長產業。快速成長公司的風險較高,尤其小型新興公司往往會因為擴充太快而資金不足,一旦出狀況,就會步上破產之路。快速成長公司一旦變成緩慢成長公司,股價通常也會跟著下挫;然而只要能保持一定的成長速度,快速成長公司就會是股市大贏家。林區專門找資產負債表健全、利潤豐厚的公司,訣竅就是推斷這些公司的盈餘成長何時會停止,以及獲取這樣的盈餘成長需要花多少錢。
  4. 景氣循環股:景氣循環股是指公司的業績和利潤呈現規律性起伏,成長型公司的業績會不斷擴張,但景氣循環公司則是不斷經歷擴張、收縮、再擴張、再收縮的循環,例如造紙股、紡纖股、塑化股等。投資景氣循環股最重要的是把握進出場時機,投資人必須能夠觀測到景氣好轉或惡化的徵兆,如果在錯誤的時機買進,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賠掉一半的資金,而如果要等到下一波景氣循環復甦時再賣出,有時得耗上數年時間。尤其是,大型的景氣循環股多半是家喻戶曉的大公司,心不在焉的投資人很容易把它當成穩定成長股來投資,而遭受損失。
  5. 起死回升股(或稱轉機股):起死回升股是指經營不善,費盡力氣才避開破產命運的公司。起死回升的公司如果可以很快收復失地,避開破產危機、出現轉機,將會是值得注意的投資標的。
  6. 資產股:這種公司擁有你所知道的某些值錢的東西,但是卻被股市或投資大眾所忽略。這些資產可能是指公司的現金,有時是不動產,如金屬礦、石油、報紙、電視台、新開發產品,甚至公司損失可用以抵稅等等,資產股的機會到處可見,當然,擁有資產的公司必須知道如何善加運用,了解這點後,投資人所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候股價上漲了。

高成長高本益比選股策略
林區認為除了從盈餘和資產的角度來分析一家公司,還需要考慮到市價和盈餘的關係,亦即必須留意本益比的高低。基本上,股價無法反映公司的投資價值,未來幾年內公司的盈餘是否能夠繼續成長,才是選股時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公司經營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降低成本、提高售價等方式來增加盈餘,所以盈餘成長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如果其他條件都非常相似,盈餘成長率20%的長成公司,以20倍的本益比時成交,比盈餘成長率10%的成長公司,以10倍的本益比成交要好很多。例如:


A公司開始的成交價格為20元(EPS×PE=1元×20倍),10年後的成交價格為123.8元(6.19元×20倍)。B公司剛開始的成交價格為10元(1元×10倍),10年後的價格為25.9元(2.59元×10倍),其股價只有高成長A公司股價的五分之一。雖然投資人不相信A公司能夠永遠保持20%的快速成長,但如果將A公司的本益比調降為15倍,則A公司最後股價仍可高達92.85(6.19元×15倍),不論如何,買進A公司都比買進B公司更有勝算,且投資年數愈長,獲利也會愈大。

如果一家公司的本益比是合理的,其本益比倍數必然會與它的盈餘成長率的分子項數相當。一般來說,本益比若是盈餘成長率的一半就算很好,但如果是盈餘成長率的2倍就太貴了。在實際計算時,也可以把股利殖利率的因素考慮進來。例如:長期盈餘成長率(G)為12%,加上股利殖利率(D)3%,除以本益比(PE)10倍,即(12+3)/10=1.5倍。一般而言,通常(G+D)/PE低於1.0代表不太好,1.5倍還可以,但投資人該找的是2.0以上的公司。

結語
上述的式子,就是我以前介紹過的彼得.林區公式,想了解詳情的,【請參考:彼得.林區公式(股票神童)】中的說明。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