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股價反映兩個基本變數(約翰.聶夫談投資)

約翰.聶夫管理溫莎基金30年,每年平均值超過市場3%,能夠長期擊敗市場的投資經理人屈指可數。他是極其出色的個中翹楚,凡認真投資之人,本書為必讀。本篇只介紹「股價反映兩個基本變數」。

一支股票的價格反映兩個基本變數,瞭解這一點很重要。這兩個變數是:
  1. 每股盈餘。
  2. 市場針對每股盈餘支付的價格倍數。

因此兩支股票的每股盈餘可能都是2元,但如果投資人認為其一成長得比較快,則這支股票通常有較高的本益比,以反映盈餘較高的預期。假股本益比15倍和30倍,兩支股票的交易價格將分別是30元和60元。精明的投資人掌握盈餘的成長和本益比的擴張,就能賺到錢。但成長率一有減慢的跡象,本益比就會急降,投資人很有可能在市場下跌後套牢。

業績或投資人人氣轉變,可能引爆巨大的影響——上漲或下跌,視本益比擴張或萎縮而定。分析成長異常和盈餘平緩間的差異時,如有顯著的誤差率,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這種轉變能夠重擊一個投資組合。這種事情我看多了:例如跡象顯示盈餘將不如預期、傳稱將有官司、實際發表的業績稍低於華爾街的估計值。除了盈餘不佳,許多股票的本益比也會在盈餘沒有減退的形情下重挫。

在我抵達時,溫莎的投資組合有各式各樣的破銅爛鐵,反映了最近的熱潮和流行,最後卻橫七豎八雜陳在市場中。它們和動能型基金的下場很像;動能型基金追求的首要標的是目前的流行:生物科技股熱門時買生物科技股,油田欣欣向榮時買石油股,以.com結尾的每一樣東西都能吸引投資人注意時買網際網路股。

那時候的這種方法和現在一樣,都屬窮追猛趕型,而不是搶在投資大眾之前六到十八月預判將來的市場風向。利用技術面技巧,試著預測股價走勢圖中的頭部和底部,到頭來往往導至績效不佳。許多基金利用圖形推測將來的股價,我老是覺得技術面或動能型方法會引人誤入歧途。

新兵上陣
溫莎之前投資工業產品部門失利,特別值得一提。在這個枯萎的類別中,不重品質,只顧投機冒險最划不來。41種工業股票中,只有區區八種稱得上成功,而它們的成功又乏善可陳。絕大部分虧損嚴重的股票,都有三個共同點:
  1. 幾無例外,企業分析確有缺點,難辭其咎。他們以極大的落差錯失基本面好的投資標的。
  2. 平心而論,根據預期的盈餘——或者當期盈餘——溫莎並沒有支付過高的價格。只要獲利維持下去,我們或可至少全身而退,不致賠錢。在這個投機冒險的部門,我們的眼光奇差無比,大部分情況中,獲利能力後來都大幅衰退。
  3. 我們展現了令人欣慰的能力,在後來惡化的情況中認清自己的錯誤和殘餘價值;有時情況惡化到消減點。幾乎每消除一種賠錢貨都賣得好。

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重演,我建議基金董事節制工業產品部門的選股方式,限於可以預測的工業環境中可以預測的公司,如此溫莎或可借重本身獨特的經濟分析能力。這些投資標的沒有那麼富於戲劇性,但是我們更有把握——基本上等於把威靈頓保守的經營哲學納入溫莎成長型基金中。

節制選股並不排除將來在投資組合中選進好股的空間。但這種做法把提供證據的責任置於分析師的深度和品質上,包括從計性層面充分瞭解各項競爭因素。如同我現在採用的方法,當時我很強調在不利的環境中維持獲利力不墜的能力。

關於溫莎基金的這番解釋,實際上並沒有使事情好轉,但至少釐清了狀況,並取得基金董事的認同。不管他們的態度為何,我都是實話直說。我提出了答案,給了他們可以依靠的事實資料。我想,和那些讓董事迷惑如昔的泛泛之論比起來,我所說的事情大有改進。

我肯定通過考驗。提交分析報告兩個月內,以及我就職後才11個月,威靈頓要我當它的第一位個人投資組合經理人。

結語
我覺得讀者可以像聶夫一樣的分析自己的投資組合有哪些過失,如同蒙格所說的:「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利益?避開無益的部分,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有利可圖的區域,從而獲得巨大財富。」

像我都會專注在公司今年會賺多少錢?(即預估盈餘EPS會有多少?),所以盈餘不好預估的(很難從每月營收推估未來盈餘會多少)我不買,例如:金融、營建和遊戲類股等。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