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來自奧瑪哈的青年學子(葛拉漢永恆的投資智慧)

本書以人性化的筆觸,刻劃出二十世紀傳奇投資大師歷久不衰的投資智慧,是所有投資人、商學院師生、證券從業人員,以及渴望深入了解「價值投資」者必讀的世紀經典,更是長線贏家一致推薦的經典投資術,經濟震盪時,大撿低價績優股的最佳獲利法則。本篇只介紹「來自奧瑪哈的青年學子」。

巴菲特表示:「1950年初我拜讀《智慧型投票投資人》此書的第一版,那年我19歲,當時我認為它是談論投資最好的一本書,至今我仍然這麼認為。」巴菲特說:

「這本書合乎邏輯。我的意思是說,我11歲那年就讀過『奧瑪哈公共圖書館』所有的投資典籍,而且幾乎每一本都是反覆琢磨。你也知道,我父親是國會議員,因此我可以自由進出國會圖書館。可以說是父親給了我各式各樣的書——我讀得興致盎然,並試過各種投資理論。就在那個時候,我讀到《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本關於投資的書使我豁然開朗,自此成為它的信徒。要是沒有接觸到這本書,我的人生將會全然不同。誰曉得會變成怎麼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我的人生際遇絕對大不同……,也許我的身價會少掉好幾個零吧!」

巴菲特和葛拉漢的童年遭遇相仿,巴菲特在成長過程中親身經歷過貧困,強化了後來奠定他一生的兩大關鍵特質:鋼鐵般不可動搖的致富意志,以及只有嘗過貧窮之苦的人才能完全體會、對真正價值的鑑賞本能。

兼具賺錢的意志和尋找價值的本能,是巴菲特為什麼對「安全邊際」、「內含價值」和天性謹慎的葛拉漢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和《證券分析》提出的其他「價值福音」觀點,接受度如此之高的原因。

事實上,洛溫斯坦描述巴菲特的青年時代,跟葛拉漢可說是如出一轍:「巴菲特是有名的書蟲,在街坊鄰居的眼中,大家都公認他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同樣的葛拉漢的兒子曾經說過:「有件事使我大吃一驚。我高中選修拉丁文時,有一次父親問我『你在讀什麼?』我告訴他,我在讀西塞羅反對加帝藍的第一次演說稿。他馬上用拉丁文逐字背誦出來,全文約三頁,背得一字不差。」

不過,不像葛拉漢和他對廣泛學科、語言等文藝復興式的著迷,巴菲特從年幼開始,就把他強大的智力能量傾注於投資。他八歲開始閱讀投資書,而且像前面提過的,巴菲特11歲就讀遍奧瑪哈公共圖書館各式各樣的投資典籍。巴菲特傳記作家舒德表示,巴菲特才10歲大,就讀過1920年代末期北方油管公司的故事:「他那時還搞不清楚班傑明.葛拉漢在投資界的地位。」後來巴菲特更是孜孜不倦地飽覽國會圖書館更大規模的館藏。

此外,少年時期的巴菲特,除了其他財經刊物之外,也是《華爾街日報》的忠實讀者。到1950年,巴菲特已經在相關領域獲得受人敬重的正式教育——最初他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攻讀財務與商業,後來在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完成大學文憑。因此,巴菲特讀《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雖然只有19歲,但或許已經和當時許多投資金融圈的華爾街老手同樣博學多聞了。

巴菲特是唯一在葛拉漢手上獲得A+的學生,他們彼此惺惺相惜。魯安(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已故同學)說:「那時你就看得出來,他絕非泛泛之輩。」

當我向巴菲特詢問你和查理.蒙格的投資法與葛拉漢有顯著的差異時,巴菲特回應道:

「班傑明.葛拉漢會認為我現在的作法,用在我自身的投資處境是有道理的。這個方式仍舊源自於葛拉漢,但是它的確包含更多質化層面的評估方式。因為,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管理的資產部位如此龐大,以致於你沒有辦法再輕易找到相對小型的價值錯估股。相反地,我們必須進行相對大型的資產配置,而這會涉及觀察更多的指標,並非全部指標都是量化判斷依據。但是,班傑明.葛拉漢會說我現在的作法是合理的,不過他也會表示,這種作法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困難得多。」

所以另一部分我們採用費雪的方法:「建構一個聚焦型的投資組合,買進並長期持有你非常熟悉並具有亮眼成長前景的傑出公司股票。」也是因為查理.蒙格受到費爾的影響較大,而非葛拉漢。雖然蒙格的確有遵照葛拉漢的「價值折現」投資方法,但是身為費雪的擁護者,他還是會給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持股較大的股價溢酬,這點和葛拉漢是有所區別的。

我接著詢問,那是否代表葛拉漢的投資方法已過時,或是有哪些「盲點」。巴菲特說:「葛拉漢的基本概念經過時間試煉而歷久彌新,我真的沒有看到任何盲點。就像我在以前便強調過,如果葛拉漢的三個主要投資理念——把投資標的視為自己的事業、『市場先生』的啟發,以及讓安全邊際變成你投資行為的『基因』,結果就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

然而,也必須承認,葛拉漢的門徒及其追隨者所創下的那些令人驚艷的績效紀錄,已經成為價值投資理論有效性的最佳背書。

結語
巴菲特八歲就開始看理財書籍了,而我卻等到我進入職場第一年才開始買理財書籍來看。

巴菲特曾在一場演講上給年輕人的建議是:「閱讀你眼前的所有書籍,而且要從年輕時開始做起。如果你對投資有興趣,起步得早又讀了很多書,就會有很好的投資績效。」原因在於:「這個行業裡沒有什麼是只有神父才會知道的秘密。我們所做的,不是到神殿裡去觀察那些只有通考驗的人才能看到的圖表。」

雖然我看理財書有點晚,但我發現更多的投資人是不看書的。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