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如果公司老闆會相贈自傳,那麼該公司不值得投資(找這樣的公司就對了)

作者從擔任基金經理人的經驗談起,告訴讀者如何「小處著眼」,觀察企業的「徵兆」。所謂「見微知著」,別低估這些日常觀察的重要訊息,因為它往往能告訴你企業的另一面。本篇只介紹「如果公司老闆會相贈自傳,那麼該公司不值得投資」。

老闆的個性及人格特質,往往決定公司的命運。贈送自傳的行為,背後其實隠含著一種「達成使命」的想法,也證明了公司老闆對世人所給之評價有所自滿。

我曾經提過,卓越的經營者通常會設定較高的目標,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對社會貢獻與追求自我實現。為了達成高標準的設定目標,能否持續不斷供應「能源」讓引擎運作,極為關鍵。能源不足的話,恐怕就在途中燃燒殆盡了。

如果經營者又身兼名人身分,圍繞身邊的出版物大概也不會太少。代表性例子有本田汽車的本田宗一郎、新力的盛田昭夫及井深大、最近的孫正義等等都是此類名人。但由經濟評論家、企業顧問或記者所撰寫的人物傳記,一般歸類為經營哲學類叢書,屬於「他人評論」的傳記,不在本法則的適用範圍之內。

然而,自傳這東西,形同對自我行為的省思及評價,比較像是人生最後的「結論」。尚未達成目標的人,是無法在這個故事結束前畫下句點的,不是嗎?

就我的觀察,有資格寫自傳之人,通常是身經無數挑戰、現已退役、不在商場第一線作戰居多。現任老闆著手撰寫自傳,可能反映出他的事業重心已經開始下滑!當老閭喜孜孜地贈送訪客自傳時,投資人通常會打退堂鼓的原因也就在此。

有個電視節目內容聚焦在採訪日本各企業的老闆。該節目經常耗時大半於介紹這些老闆的豪宅或珍貴收藏品,而我壓根兒不會想投資這些愛在電視上作秀的老闆。這些都是自暴其短的行為,況且真正的富豪不會出現在這種節目,接受採訪的人多半是暴發戶居多。

還有若經營者拿昔日英雄史自吹自擂,這意味著事業已經到頂,接下來將開始走下坡了。這種對未來事業沒有野心的經營者,你還相信該團隊有再創事業巔峰的可能嗎?

結語
也就是要注意公司老闆的心思是放在公司發展還是個人上,原因是我們買股票投資的是公司而不是老闆。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