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通貨膨脹:開徵的隱形稅(選擇的自由)

在本書裡,傅利曼夫婦要談的是經濟與人性自由的關係、市場的力量,還有政府權力擴大將會侵吞人們的自由和財富。出於一片好意的計畫,一旦有政府介入成為中間人,往往會帶來悲慘的結果。本篇只紹介「通貨膨脹:開徵的隱形稅」。

如果可供購買的商品和勞務數量——簡單的說,就是產出——增加的速度和貨幣數量一樣快,價格就會傾向於穩定。價格甚至可能慢慢下跌,因為所得提高以後,人們會想將更高比率的財富,以貨幣的形式持有。當貨幣數量增加的速度遠快於產出,就會發生通貨膨脹,而且,每單位產出的貨幣數量增加愈快,通貨膨脹率愈高。經濟學可能找不到其他的命題像它這般確定。

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的命題很重要,但這只是回答通貨膨脹成因和對策的起步。它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引導我們去尋找基本的成因,並且限制可能的對策。但這只是答案的起點,因為更深層的問題是:為什麼貨幣會過度成長?

為什麼貨幣會過度成長?
不管是菸葉貨幣,或者以金銀為本位的貨幣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就今天的紙幣來說,貨幣過度成長,以及因此發生通貨膨脹,是政府造成的。美國近15年來貨幣成長加快,是從三個相關的原因而來:
  1. 政府支出快速增加。
  2. 政府實施充分就業政策。
  3. 聯邦準備制度執行錯誤的政策。

如果政府是以稅收或者向民眾借款的方式增加支出,那麼政府支出增加不會使貨幣成長變快和產生通貨膨脹。這種情況下,政府有更多的錢可供支出,民眾能支出的錢則變少。也就是在政府支出增加的同時,民間的消費和投資支出減少。但是用課稅和向民眾借款以挹注政府的額外支出,在政治上是不受歡迎的方式。許多人樂見政府增加支出,卻極少人歡迎加重稅負。政府向民眾借欺,會提高利率,使資金轉離民間用途,導致個人取得抵押貸款購置新屋和企業借欺經營事業更加昂貴且困難。

政府想要有錢增加支出,剩下的唯一方式,是增加貨幣數量。以增加貨幣數量的方式挹注政府的支出,往往極其吸引總統和國會議員。他們因此能夠增加政府的支出,給選民甜頭吃,卻不必投票加稅來支付,也不必向民眾告貸。

政府從通貨膨脹取得的收入
用增加貨幣的方式挹注政府的支出,看起來好像變魔法,有點像是無中生有。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政府築了一條路,用剛印好的聯邦準備鈔券支付因此產生的費用。看起來好像每個人都得到好處。築路的工人領得工資,可以拿去買食物、衣服和房子。沒有人的稅負加重,可是現在有了一條以前沒有的路。是誰出錢興建的?

答案是所有持有貨幣的人花了錢鋪了那條路。多出來的錢,用來勸誘工人鋪那條路,而不是從事其他某種生產活動,結果提高了物價。隨著多出來的錢從工人手中流向賣東西給他們的銷售者,再從那些銷售者流向其他人,一直在支出之流中流通,較高的物價就此保持不變。

物價上漲,表示人們持有的錢,現在能買的東西少於從前。政府多印出來的錢,相當於對貨幣餘額課徵的稅。如果多出來的錢使物價上漲1%,那麼持有貨幣的每一個人,等於就他所持有的貨幣繳納1%的稅。

他為了維持和以前相同的購買力,現在必須以貨幣的形式增加他所持有的紙鈔(或者帳簿上必須增加的存款數字),這些和他口袋裏或保險箱(或存款簿)中的其他紙鈔沒兩樣,但其實只是繳納稅款的收據。

政府為了鋪路而課稅,會使得原本可用這些稅款生產出來的商品和勞務消失了。那些想要維持他的貨幣餘額購買力的人,賺了錢之後減少支出,等於是放棄那些商品和勞務,好讓政府有錢可用於鋪路。

你可以理解為什麼凱因斯在一次大戰後,討論通貨膨脹時寫道:「要顛覆社會現有的基礎,沒什麼方法比敗壞貨幣更巧妙和更可靠。這個過程把經濟定律所有的隱形力量,都投入破壞的一面,而且那種方法,一百萬個人裏面也不會有一個人察覺到。」

多印出來的紙幣和聯邦準備銀行帳簿上多出來的存款,只是政府從通貨膨脹得到的收入的一部分。

通貨膨脹也會自動提高有效稅率,而使政府的收入間接增加。人們的所得隨著通貨膨脹而增加,落入較高的稅率級距,便需要按較高的稅率課稅。企業所得因為不適當的折舊攤提和其他的成本計算方法而虛增。一般來說,所得增加10%,剛好可以抵銷10%的通貨膨脹,但聯邦政府的稅收通常會增加15%以上——所以納稅人必須愈跑愈快,才能保住相同的位置。

通貨膨脹給政府帶來收入的第三種方法,是償還政府一部分的債務——如果你想的話,可以說成是一部分的債務賴帳不還。政府借鈔票,還鈔票。但由於通貨膨脹,它還的鈔票能買的東西,少於所借鈔票能買的東西。

如果在這段期間,政府支付的債務利率夠高,能夠補償借款人的通貨膨脹風險,那麼政府根本沒有淨利益。但大部分時候,政府支付的利率不夠高。

由於投票增加稅收,以支應更高的支出,在政治上不討喜,所以議員轉為透過通貨膨脹來挹注支出;這是不需要投票就能開徵的隱形稅,不必代議便能實施的稅賦。這在二十世紀受歡迎的程度,和十八世紀相同。

通貨膨脹的副作用
當一國開始出現通貨膨脹,起初的影響似乎是好的。貨幣數量增加,拿到錢的任何人——今天主要是政府——就能花更多的錢,而別人卻不需要少花錢。就業機會變得更加充沛,百業欣欣向榮,幾乎每個人都很高興——起初是這樣。這些是好影響。

但是支出增加開始物價升高;勞工發現領得的工資雖然增多,能買的東西卻變少;企業家發現他們的成本升高,雖然銷售額增加,獲利卻不如他們的預期,除非能把價格調得更高。壞影響開始浮現:價格上漲,需求不如先前活絡,也就是通貨膨脹加上景氣遲滯一起來。

和酒鬼一樣,政府受到的誘惑,是加快增加貨幣的數量,於是使我們坐雲霄飛車。不管是酒精、還是貨幣,都需要愈來愈大的量,才能給酒鬼或經濟體相同的「快感」。最後需求因物價上漲而下滑,也就是原來的狂喜過後,宿醉的痛苦(經濟衰退)接踵而至。

結語
巴菲特把通貨膨脹視為一種沒有辦法根除的經濟惡疾。只要政府繼續擁有印製鈔票的權力,或政客採取一些財政手段,無意或有意之間造成物價上漲,投資人就必須承擔通貨膨脹的風險。

巴菲特曾說過:「簡單的運算就足以說明通貨膨脹的破壞力遠超過任何稅法規定。通膨稅耗損資本的能力是非常驚人的。舉例來說,讓我們考慮某位寡婦的儲蓄存款,年利率為5%。首先,假設在沒有通貨膨脹的期間,每年的利息收入益繳納100%的所得稅。其次,假設通貨膨脹率為5%,但利息收益不需要繳納任何所得稅。請注意,這兩種情況的結果完全相同。這位寡婦沒有任何實質收益。」【請參考:股票、通貨膨脹與債券(掌握巴菲特的選股絕技)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