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成長股的優點(超越祖魯法則)

英國傳奇投資人史萊特,主張雷射光束強過散彈槍,投資選股策略聚焦小型成長股,創造遠高於大盤漲幅的投資報酬率。本篇只介紹「成長股的優點」。

發掘成長股的價值像是一道雙重保險;短期有來自修正價值異常的利得,長期有盈餘成長的複利效應。

我自詡為成長投資人,但事實上我用的是「砂中淘金」的技巧,也就是從看上的成長股行列中發掘出價值,只不過我的衡量方式不同於傳統的價值投資人。我找出價值的方法是評比成長性堪比股票的本益比(PER),並瞄準本益比相較其他股票或市場平均值「矮上一截」的標的。若其他條件不變,本益比相對公司成長率越低,越值得我關注。

用這個方法也比較保險的道理在於,如果市場未過度預期,那麼就不太可能失望。

貨真價實的成長股要件
「成長」一詞是形容有能耐連年讓每股盈餘漲幅高於平均值的企業股票。雖然互相併購是常見於擴張企業的行為,但「組織從內部成長」的能力,才是成長企業被相中的特徵。每股盈餘成長與股價成長,二者像一對雙包胎,關係天生異常緊密。

可想而知,成長股偶爾也會傳出每股盈餘不佳的利空,畢竟只要是企業,或多或少都跟景氣循環連動;即使表現優異的成長股,也難逃大環境的波及,不過差別是下場比典型的景氣循環股好很多。

經濟因素下,最無遠弗屆的單一影響是利率,包括「價位」和「趨勢」。景氣高度連動的股票,通常樂見正常來說會提振景氣的降息。但相反地,許多景氣循環股的獲利能力,卻可能會被升息嚴重推累。然而景氣的短期震盪,對成長股來說麻煩較小。

可口可樂1919年的流通價格是每股40美元,自此以後,還發生1929、1974、1987年的市場崩盤、數場戰爭及景氣衰退等。然而即使幾度滄桑,可口可樂依舊頭也不回地成長。時至1996年,當初的40元,隨著錢滾錢,如今價值400萬元。

選對類股讓你上天堂
由上可知,景氣連動最牢固的產業,如營建、建材、建商、紙業、包裝、印務、工程等很少出現成長企業;景氣出問題,汽車經銷商、鋼鐵廠也會「挫咧等」,而且通常是升息最先殃及的對象。有的在蕭條期間面臨鉅額虧損,且不一定能撐到下次回春。

相較之下,我最愛從製藥、醫療保健、媒體、支援服務、其他金融業、釀造廠、酒店餐廳、一般零售等類股中,尋找成長股的蹤影。

每股盈餘成長
回到衡量和檢驗可行性,成長股的精髓是年復一年交出更高的每股盈餘。搜尋的第一步,是逐一篩選個股的財務數據,特別是本身看好的類股,把可能清單縮小到剩下有明確的每股盈餘成長記錄,而且後市看好的標的。

至此,可繼續第二步,也就是判斷剩下清單的股價划不划算。競爭優勢或經營者先不管,把管理層級至今的績效,以及市場對後續二年績效的看法攤開來看,再比對自己原本的看法,並修正出入之處,如此有助於評判這支股票值不值得持有。

預測值設15%是在平均水準之上,當作不可讓步的底線相當合理,這數字並無不妥,而且依照此預測值,五年後每股盈餘就能翻倍。

每股盈餘急速增長的公司往往具有相同的特徵:能自我複製活動這種公司的理想投資時機,是模式證實可行開始展店的時候。因為基本功只需要「磨」一次,一旦證實模式可行,就可擴展到全國,過程中獲利隨著每間新店面開張而上揚,中央經常費用通常降至整體成本僅僅幾個百分比,採購大增也提供供應商的議價空間,簡言之,情況對股東非常有利。

投資人應專注從新領域,或在與眾不同且大有可為的舊領域中找出標的。重點是明白大利多時,有一種方式,你往往有充裕的時間上船,就是透過低的本益成長比。【請參考:本益成長比

能成功自我複製活動的公司,本益比往往不低,記得別支付太高的(前瞻)本益比倍數【有關前瞻本益比,請參考:低本益比的力量】,我自己是設為20倍;過幾年本益比註定會回歸均數,中間的跌幅則必須靠持有期間攤提。

總結一下,腦袋對理想的成長股票件若要有紮實的看法,我自己覺得好用的特徵有:
  1. 強勁的成長數據。
  2. 樂觀的前景和預測數字。
  3. 本益比相對低於預測成長率。

結語
如果你想拉高你的投資報酬率,我個人覺得,投資組合中持有一些成長股,是一個較佳的方式。

約翰.聶夫說:「我要坦承,這個類別的股票,風險程度高於投資組合中其他類別的股票,但我總是願意在報酬率更高的情形下,承受明智的風險,在投資組合中納入比重相當高的這些股票。」【請參考:衡量式參與(約翰.聶夫談投資)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