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商業現實勝過市場預期(一本書學識投資)

指數基金之父約翰.柏格,親授投資之道! 股神巴菲特在2015年致股東的信,推薦此書為人生必讀的兩本書之一!本篇只介紹「商業現實勝過市場預期」。

巴菲特說:「企業持有人現在至審判日之間所得的,頂多是企業所賺取的收入。當股價暫時跑贏或跑輸業務表現,部份股東無論是賣是買,或會從買賣對家手上賺得更多。但長遠來說,波克夏股東的整體收益,必定會與業務收益相等。」

多久投資者忽略了永恆的原則!然而,都紀錄得清清楚楚。只要我們不厭其煩地查看一下歷史,便會發現企業累積的長遠回報,即每年的股息加上盈利增長率,和美股累積回報兩者之間的關連。現在想一下這個必然性,你看到那只是簡單的常識。

自二十世紀以來的紀錄:股市的年度總回報平均約9.6%即是實際上與9.5%的投資回報相同——4.5%股息及5%盈利增長。至於每年0.1%的微小差距,是源於我所說的投機性回報。股市回報有時會跑贏業務基本因素,但之後股市回報就像被磁石牽引般,不久便會回歸基本;雖然很多時會先經過一段時間落後,但只是遲早的問題。

我們有時很愚蠢,只專注股市的短期表現,很多時忽略股市的悠長歷史。我們忽略了當股票回報遠遠偏離長期基準,很少是因為投資經濟學——即我們企業的盈利增長及派息出了問題。股票回報如此波動,很大部分是因為投資情緒所致。

我們可以運用本益比去衡量這些情緒,衡量投資者願意為每一美元的盈餘付出多少。隨著投資者信心增強或減弱,本益比會上升或下降。當貪婪當道,我們會見到非常高的本益比。當期望佔上風,本益比就變適中。到了恐懼支配,本益比便十分低。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投資者的情緒波動,暫時脫離投資經濟學中長遠穩步向上的趨勢。

即使股票價格經常都不能反映企業的實際價值,長遠而言仍是回歸現實,因此當投資者直覺地以為,過去必然能窺視未來,但過去任何股市回報,只要是包括了高投機性回報的成分,便會是個有嚴重缺憾的指引。要明白為何過往的回報不能預告未來,我們只要聽從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七十年前所寫的:「按過往經驗來歸納未來的理據……是危險的做法,除非可從過去的經驗辨別原因。」

凱恩斯幫我們作出分辨,他解釋:「股份的長遠預期結合了投資(預測資產的預期回報)及投機(預測市場心理)兩方面。用凱恩斯的想法,我將股市回報一為二:
  1. 投資回報(企業投資)包括了最初的派息和之後的盈利增長,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謂的「內含值」。
  2. 投機性回報,即本益比變動對股價的影響。

自1990年以來投資回報,即企業的收益增長非常穩定,大至上是每年8%至13%,而平均是9.5%。而投機性回報相對於穩定的股息及盈利增長比較,是極難預料。奇怪的是,每個投機性回報明顯是負數的世紀,接著都會立即出現一個相若幅度的正數年代。

當我們結合兩個股份回報的來源,便會得到股市的總回報,但長遠來說在大部分不同年代,實際上幾乎沒有影響。股份的全年總回報平均有9.6%,幾乎全部來自企業,只有0.1%是屬於投機回報(因常常賺賠互抵)。

訊息很清晰,長線的話股票回報差不多全部都是來自企業的投資,投機性回報只是反映投資者的主觀想法,佔回報微不足道。經濟學控制著長遠的股票回報,短期的情緒主導很快消失。

身處這行逾55年之後,要如何預測投資者情緒的波動,仍令我摸不著頭腦。不過,由於投資涉及的只是基本算術,從而可以預測長遠的投資經濟學,並且命中率很高。原因很簡單,因為來自美國企業盈利及股息的投資回報,幾乎完全決定了股市的回報。換個角度看,雖然錯覺(股票的短暫價格)經常偏離現實(企業的內含值),但長線一定是走向現實。

最後我要給投資的建議是,忽略反映在金融市場上的短期雜音,並集中在我們企業長遠的經濟增長。莎士比亞可能已經道出了每小時、每日、有時甚至是每年或更加長的時間,無法解釋的股市波動:「就像個愚人說故事一樣,充滿了喧嘩及憤怒,但卻沒有預示。」要投資成功,就是要從股價的期望市場走出來,並與企業的真實市場同舟共濟。

結語
為什麼一般散戶總是在股市上賺不到錢,因為散戶花太多時間在「投機性回報」,他們曾經大賺也大賠,但長年總結下來,卻只有0.1%是屬於投機回報。

如同巴菲特所說的:「許多投資人寧願花時間聊聊『現在市場的狀況』,也不願去讀公司的年度報告。但是請相信我,對利率和股市那種東拼西湊的聊天內容,絕對比不上花三十分鐘看看公司最新的營運及財務報告來得有用。」

查理.蒙格說:「「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利益?有哪些潛意識因素,會使大腦自動形成看似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前者用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橋牌時所用的方法,辨認真正的利益,找對真正的機會等等。後者是評估那些錯誤地造成潛意識結論的心理因素。」

所以我常建議讀者,應該多多放一些心思去關心一下基本面,而不是聊聊「現在市場的狀況」【請參考:重要基本面——持續更新一組最重要統計數據】。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