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短視的損失規避(不當行為)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半自傳性代表作!「塞勒博士是『行為經濟學』先驅,將心理學的研究應用於經濟學的決策分析中。本書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本篇只介紹「短視的損失規避」。

經濟學家蕯繆爾森曾經讓同事布朗打一個賭。他請布朗擲銅板,擲到正面贏200美元,背面則輸100美元。正如蕯繆爾森所預期,布朗謝絕了這個賭,並回答:「我不玩,因為我對損失100美元的擔心,更勝於贏得200美元的期待。」換句話說,布朗的意思是:「我是風險規避者。」

布朗接著說了令蕯繆爾森大感意外的話,他說他不喜歡只擲銅板一次,如果能擲一百次,他將樂於接受這個賭。蕯繆爾森認為布朗不合理,他做了結論:假如你連打一次賭都不願意,你就不應該同意同一個賭多玩幾次。

針對上述這個賭局,我和本納次覺得蕯繆爾森只對了一半。他認為布朗做出錯誤的選擇,我們同意他這個看法。我們認為布朗犯的錯在於拒絕只賭一次,這是狹窄框架造成的結果,但蕯繆爾森把布朗的錯誤歸咎於選擇擲一百次銅板,根本搞錯了重點。

布郎是為了5,000美元的預期收益而選擇連續賭一百次,反正虧錢的機率微乎其微,虧一大筆錢的機率更是渺茫,損失超過1,000美元的機率大約是六萬分之一。正如我和馬修.拉賓在針對這個主題所撰寫的「異例」專欄文章所說的:「光是拒絕這個賭博,就可以讓一名稱職的律師成功舉證你有精神疾病。」

假如拒絕擲一百次銅板是腦袋有問題的選擇,那麼薩繆爾森的邏輯也可以整個顛倒過來,你連一次都不應該拒絕!我和施羅莫將這種現象稱為「短視的損失規避」。如果你為了高預期收益可以接受擲銅板一百次,照理說你就應該要接受第一次的邀約,造成你拒絕只擲一次銅板的原因在於你對它區別看待。

同樣的邏輯也可套用於股票和債券。我們問到大家為什麼要買這麼多債券,假如股票的回報率是每年超過6%,我們的答案是:他們以過度短期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投資。有了6%左右的回報率,經過一段長時間譬如二十,或三十年後,股票報酬低於債券的機率相當微小,就跟蕯繆爾森所提供擲銅板百次賽局中的輸錢機率一樣低。

為了測試這項假設,我和施羅莫針對南加州大學的非教員員工進行了一項實驗。這個實驗的重點在於回報率被呈現的方式,在一個版本中,實驗對象看到的是年回報率的分布,而在另一個版本,實驗對象看到的是三十年期的平均回報率分布。

對身為人類的實驗對象而言,數據的呈現方式有其巨大影響。看到年回報分布圖的員工,選擇將40%的假想投資組合投入於股票,而看到長期平均回報率分布的員工,則將高達90%的資金投入股票。蕯繆爾森假定一般人高估了藉由重複下賭來降低險的效果,然而上述實驗結果並不吻合他的這項假設,當常人看到具體數據,他們會偏愛風險更高的投資組合。

另一項實驗是檢視決策結果的頻率,有些實驗對象模擬每年檢視八次投資結果,其他人則每年只看一次。正如「短視的損失規避」所預測,更常檢視投資結果的人往往也變得更為小心謹慎,每年看八次的人只將資金41%的資金投入股票,每年看一次的人投入股票的資金則高達70%。

這些實驗顯示,我們從上述分析中學到,一般人越常檢視他們的投資組合,就越不願意承擔風險,因為你越常檢視,就越會看到損失。倘若有人請我提供投資建議,我會叫他們買以股票為主的分散式投資組合,尤其是如果他們還年輕,然後要竭力避免閱讀報紙上除了體育版之外的任何東西,填字遊戲也可接受,但是嚴格禁止觀看有線電視財經新聞。

結語
當台股到了9,500點時,電視上的財經專家會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根據彭博統計,全球十大槓桿/反向ETF,其中台灣掛牌的元大台灣501超過23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反向ETF。但財經專家忘了告訴你,台股站上萬點之後,可能會很久。

所以,對於未來的股價指數,真的不好預測。但若你只關心公司的基本面則會不同。

我在2013年以101元的價位買進台積電後,我很少關心其股價,目前它的股價為234.5(2017-11-29)。更早以前我投資鴻海32萬元,如今以市值計算已超過50萬元。它們都還沒算進我這些年當中所領到的股利。

所以,我跟此書的作者所建議的一樣,平常我很少關心股票價格,我很少看財經節目,我只關心成長力資料的數據。如果你跟我一樣有一個分散且基本面成長的投資組合,長期下來,你就會賺到錢。

所以當有一天,台股跌破萬點時,不一定是壞事,尤其是對那些基本面很好的公司來說。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