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用途理論如何提供幫助(創新的用途理論)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你了解創新怎麼運作,知道創新成功的真正原因,創造並預測新的創新。本篇只介紹「用途理論如何提供幫助」。

顧客想要的不是四分之一吋的鑽頭,他想要的是四分之一吋的洞。——泰德.李維特

幾年前,我在哈佛開了一門課,叫做「打造與維持成功企業」。某天課上到一半,一位學生舉手發問。當時,那門課已經上了半個學期,一如既往,我教了一些理論。我覺得那些理論在學生進入職場後是很實用的工具。

多年來,學生問過我許多問題,我通常都準備得很完善,可以馬上回答。但這位學生的問題讓我有點意外:「教授,抱歉,我無意冒犯,但我想知道這門課的目的是什麼?」我很訝異是因為我以為這門課顯然是在幫他們做好準備,面對未來的職涯人生,因應那些難免會遇到的困難決策。

但是當下我請她讓我回家想一下答案,再回覆她。隔天,我找到一個不僅令她滿意,也令我滿意的答案:「在這門課裡,我們學習可用來解釋『什麼導致什麼發生』的理論。知道事情如何運作,那不是很棒嗎?」

這也是本書的目的,如果你知道創新怎麼運作,知道創新成功的真正原因,你的努力就不需要碰運氣了。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運氣是必要條件,甚至有一整個產業(例如創投業)認為創新基本上是一種機率遊戲,現在該是推翻那種陳腐思維的時候了。

我花了二十年蒐集證據,讓你可以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去開發預知顧客會非常想用的產品和服務,你不需要再像其他人那樣碰運氣競爭了。

同樣的,我們可從用途的觀點來檢視家庭生活,例如:「妻子需要丈夫幫忙完成什麼任務?」是修理家裡的東西,但這可找工人來達成任務,或者是需要另一個用途是關愛,但丈夫在這方面往往做得不好。希望你讀到這裡時,也想想生活上想完成的任務,以及你是否有完成,那可能是發人深省的問題。

結語
我每年都會在部落格上發表一些個股分析的例子(像是價值分析、成長分析、關鍵點分析),有一些讀者誤認為我在報「明牌」,其實那些都只是為了「個案教學」而用。並藉由那些教學,也可用來解釋「什麼導致什麼發生」。

也順便證明,我的資料年覆一年都是可行的,那你就不用跟以前一樣,投資純粹只憑碰運氣了。

巴菲特曾經說過:「許多投資人寧願花時間聊聊『現在市場的狀況』,也不願去讀公司的年度報告。但是請相信我,對利率和股市那種東拼西湊的聊天內容,絕對比不上花三十分鐘看看公司最新的營運及財務報告來得有用。」

從「用途理論」來檢視財經節目的內容,有用的資料像是公司最新的營運及財務報告相當少,大多是談論股市、技術分析、利率、預測經濟走向等較沒有用的東西,也難怪為何一般散戶很難賺到錢,因為時間都花在研究那些沒有用的資訊上。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