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化私密為公開(瘋潮行銷)

華頓商學院最熱門的一堂行銷課,口碑行銷才是王道!6大感染力法則STEPPS顛覆你對行銷與流行的所有想像。本篇只介紹「化私密為公開」。

行為是公開的,想法是私密的
假設你自己是一位大學生。當你環顧四周,隨處所見都是聚會喝酒的景象。足球賽開打前,可以看到球迷在停車場烤肉喝酒的「車尾聚會」,在男大生聯誼廳可以看到啤酒桶聚會,在姊妹聯誼舞會上也可以看到免費酒吧。你目賭同儕們在喝酒而且看起來非常歡樂,所以你會認為自己是局外人,打不進他們圈子。其他人好像每個都比你愛喝酒,所以你又喝了第二杯。

但是學生們不明白的是,每個人都有一樣的想法。他們的同儕也有相同的經驗,他們看到別人在喝酒,所以也跟著一起喝酒,以致這種現象不斷地循環下去,因為我們無法讀出每個人內心的想法。如果可以,大學生就會明白每個人的感覺都是一樣的,如此一來,他們就不會迫於這種社會認同壓力。

舉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想想上次你參加一場鴨子聽雷的簡報會議,主講人整段發言之後,可能會問現場聽眾有沒有任何問題,而聽眾的回應是?靜悄悄……原本你想舉手時,擔心自己是唯一聽不懂的人,索性就不舉手了。為什麼?因為在座沒有一個人發問。大家都未看到有公開跡象顯示,他人一樣感到困惑,所以就把自己的疑問藏在心裡。因為行為是公開的,而想法是私密的。

結論是,能見度對於產品、創意或理念能否大為風行具有重大影響力。譬如,有一家服飾公司推出了一款新T恤,你看見有人穿,你就會去購買同款或類似的T恤。但這種事不太可能發生在襪子上。為什麼?因為T恤暴露在外,而襪子是隱密的,比較不容易被人看見。

人們消費什麼產品、支持什麼理念和採取什麼行為大多相當私密。同事們喜歡哪些網站?鄰居支持哪些公投議題?除非他們主動告訴你,否則你永遠不得而知。如果大家看不到別人喜歡什麼、選擇什麼或在做什麼,便不會起而效尤。更糟的是,以狂歡酗酒的大學生為例,他們這種惡習也許會變本加厲,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人支持自己的觀點。

化私密為公開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化私密為公開。讓私下的選擇、行動和意見產生公開訊號,把一度隱而不見的想法或行為改頭換面,增進它們的曝光度。

柯琳.喬娜森就是藉由化私密為公開,成功地減少了亞利桑那大學校園中狂歡酗酒的問題。她在校報上設計了一則只呈現真實現象的簡單廣告:大部分學生只喝一、兩瓶酒,69%的學生參加派對不會喝超過四瓶。她沒有把焦點放在喝酒造成的健康問題上,而是聚焦於社交資訊。

藉由讓學生看見大多數同儕並不愛狂歡酗酒,喬娜森讓學生們知道別人也和自己有相同的感受,大部分學生並不想喝得酩酊大醉。這個事實矯正了每個人從他人行為做出的錯誤推論,而慢慢引導他們減少自己的飲酒量。透過化私密為公開喬娜森得以減少30%的校園酗酒問題。

結語
其實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由於一般散戶投資人,並沒有一些「化私密為公開」的資料可做參考,因此會買什麼股票大都是起而效尤,或是聽到什麼新題材而被洗腦。

如同彼得.林區說的:「我聽過無數的故事,賣木瓜汁的公司證明其產品能治療疼痛、拯救叢林有良方、高科技新發展,自牛隻身上萃取的新抗體、各種奇蹟似的醫療法、違反物理定律的能源新突破等。這些故事具有催眠的效果,買這類股票的人可以免除深入分析盈餘的功課,就像鐵板吱吱聲聽起來非常可口,你簡直忘記注意到底有沒有牛排。但最後你都得需要做副業來彌補損失。」

再加上法人說的相關新聞,一般散戶是很難去驗證其真假的【請參考:用EPS反推營收之合理性】。有些利多新聞,可能是故意製造出來,要倒貨用的。

我覺得我目前所做的事情,跟柯琳.喬娜森很像,因為我把我的資料「化私密為公開」給讀者訂閱,造成一個現象,就是我所買進的股票部分會跟一些讀者雷同,我之前文章有提過【請參考:資料導向的直覺(莊家優勢)】。剛好和此篇文章作者的論點一致。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