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兩條泥濘的學習之路(品牌物理學)

從大眾、品牌、時間、空間四要素出發;重新發掘記憶、情感、動機下隱藏的法則。透過科學與人文、由物理學回望人類學;以視覺圖表展開美麗又迷人的品牌化旅程。本篇只介紹「兩條泥濘的學習之路」。

外顯學習與內隱學習
在老鼠迷宮實驗中,實驗一裡,老鼠必須走到每條路的盡頭才能獲得食物,而且每條路限走一次,因此老鼠得記住自己走過了哪條路,這項任務依靠的是外顯記憶。在實驗二中,老鼠必須學習有開燈的路才有食物,這項將「光」和「食物」連繫起來的學習,仰賴的是習慣的內隱記憶。

舉例來說:一名剛開始學打高爾夫球的新手,會以「有意識」的狀態專注在每個步驟上,並緊遵循教練的指示好好揮出第一桿。這種按部就班的指示會先以外顯記憶(有意識)存放在腦裡;在之後透過重複揮桿的動作,慢慢發展成內隱(無意識)的肌肉記憶。最後,經驗豐富的高爾夫球手身上只會留下內隱記憶,並再也跟意識毫無關係,而且在這種狀態下,想太多反而無法好好揮桿。

外顯記憶又稱「有意識記憶」,假設你的品牌是以「床就是床」的語意記憶儲存在大眾的腦海裡,沒有任何獨特之處;而你再以低價策略或隨機選取使大眾可能購買你的產品,如此一來你的品牌就不太可能將利潤極大化。因為一旦產品缺少附帶的顧客效用,你的品牌就只會擁有最小限度的潛在價值。

如果有一群人是基於感官因素,略過他牌而選擇了你的品牌。例如,當你想要來杯好咖啡時,你會不斷尋找星巴克的標誌,就像老鼠找尋電燈的位置。許多習慣一旦養成,競爭對手就很難打破。「促發」與內隱記憶有關,我們可藉此來識別圖像和事實,以加快外顯記憶路徑的速度;而一個成功的標誌,靠得就是大腦這項功能來幫助回憶。

根據研究顯示,參與其中的感官越多,就能形成越強烈的記憶;而在長時間下參與感官越多,也有助於在潛意識中形成習慣;此外,長時間提供愉快又多重的感官體驗,也可幫助建立強力品牌。

以本書為例,只有部分文字能在讀者腦中留下深刻記憶,其他多數則會漸漸被淡忘掉。若想要真正記得一件事,付諸行動就對了!在本書頁面邊邊空白處做點筆記、找人喝杯咖啡談談本書、在社交平台分享你對本書的想法,或是寫下行動計畫並徹底執行,這些都能幫助記憶。唯有付諸行動才能帶來全面的感官回饋,進而認同或反對該想法的實際性,並透過更多神經連結形成更強烈的記憶。

所以,持續且生動的多重感官品牌體驗,不但能增加新記憶,還能更新舊有記憶,促使大眾形成購買品牌的習慣,進而製造更多回憶,並讓品牌持續下去。品牌若是以「多重感官體驗」來形成記憶編碼的話,那麼該品牌可能會強大到成為某人的部分人生。

由此可見,讓品牌在大眾腦中形成記憶,顯然對公司是有價值的,且對個人亦然;如果我們能檢索這些品牌記憶,那麼下次購買東西時,我們就可透過這些記憶來取得品牌資訊了。

在部分傳統行銷觀念中,教育顧客不但成本高昂,而且也不是項值得投資之標的。但請試想一下,當你在教育時,其目的是什麼?幫助他人學習事物,還是建立長期記憶?就許多角度來看,「行銷」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結語
我以前天真的認為只要看個幾本書,就能學好投資,但後來我發覺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閱讀和學習需要切實下功夫,有一句禪語可用來說明這一點:「當談及與價值投資有關的事時,很多人更喜歡咀嚼菜單,而不是真的吃菜。」

其實學習投資跟你在當學生時考試要考高分是一樣的道理。只有你上課專心、勤做筆記、多做練習題、不懂的向高人請教就行了。

我們在學習或沉思時,大腦神經元會新增路徑,然而一旦我們停止使用某項功能或停止回想記憶,路徑便隨之消失。常有新訂閱讀者寫信跟我說,他們這一年在學習投資上進步很多。其實靠著自己分析資料而得到的投資體驗,跟你㝷找「明牌」獲得的投資體驗是大大的不同。前者會產生內隱記憶,久而久之,你就會像高爾夫球選手一樣自然的揮桿,而後者卻會讓你的腦神經元退化。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