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搜尋屬於自己的「複利式增長曲線」(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最終沒辦法賺到很多錢?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李笑來老師要用親身實例及邏輯思維告訴你, 因為你沒有掌握到進步的「方法論」!本篇只介紹『搜尋屬於自己的「複利式增長曲線」』。

為什麼我們在學校受了那麼多教育,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知識傳遞」本身不是教育。讓教育真正發揮作用,主要靠的是知識吸收者(學生,或者乾脆點,你自己),而不是知識傳遞者。

這就好像為了增肌而吃東西,若不進行大量的運動,不去跑步,不去舉啞鈴,那吃什麼都沒有用,不是嗎?所以,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因為他們「不運動」啊!

他們不去運用那些道理,所以就沒有機會在運用中調整自己及自己對那些道理的理解和感悟,他們事實上並沒有完成那些道理的「內化」,或者,說得再乾脆一點,他們頂多是「識字」而已,根本談不上「有文化」。

任何道理都和我們平日裡使用的任何「工具」一樣,要在大量使用之後才能進入「熟練」階段,而後才能「運用自如」。你一定見過那些工具運用不熟練的人,他們看上去很笨拙,做每個動作都像在掙扎,若那人受不了自己的笨拙,中途放棄了,那「工具」也就瞬間淪為廢物了。

投資也一樣。在開始的時候一定是笨拙的,只不過那笨拙是在大腦裡發生的,而當不好的結果出現時,「丟人」更不可接受——不僅丟人,連錢都丟了……但是,做得不好就不做了嗎?不持續做,不反覆做,哪兒有機會改進、修正、總結、進步呢?

從這個角度望過去,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你並沒有變成更好的自己,或者說,你並沒有變成到那時應該最好的你,怪誰呢?怪自己。怪不得別人。

所以,你應該:
  • 儘快開始這個過程。
  • 儘快度過這個過程。

若不開始行動,一切都是虛無。所以,要儘快開始,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識之後馬上開始行動,然後就要專注於改善了。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東西」存在,尤其是別人的看法。要關注事實,不要關注別人的看法。

我篤信「進步」這件事情是有「方法論」的,哪怕是一把螺絲起子,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時候,手握的位置和姿勢都會影響工作效率。如果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可能有方法論,如果所謂「進步」只不過是「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話,那麼什麼樣的進步沒有方法論呢?

再進一步,所有「很大的進步」不都是由類似「螺絲起子的手握方式改進」這種細微的進步積累而成的嗎?目前我看不出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存在。這裡的一個關鍵字是「成長」。對,是「成長」,而不是「成功」。成功只是一個里程碑,難道成功之後就不再成長了嗎?後面可還有很長的路呢!

仔細觀察一下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能明白,從出生開始,所有人都不斷習得各種技能,不斷累積,只不過很多人在二十歲以後就停止了學習,所以沒有機會在自己的未來體會到複利效應。然而,少數人在二十歲以後仍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他們是「終身成長者」。

早晚有一天,他們會跨過那個拐點,然後「揚長而去」。這是複利效應的威力適用於任何終生成長者,跟長相沒關係,跟基因沒關係,跟家族遺產沒關係。複利效應貌似我們能找到的最公平的效應。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搜尋屬於自己的「複利式增長曲線」。



最後,你是否篤信你能變成更好的你?若是,你必須對兩件事深信不疑:
  1.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你一定會變得更好!
  2. 若長期持續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你的未來一定會很偉大!

你最好,事實上也必須,關注且只關注自己的持續成長。還有一個事實,可能很多人從來沒有認真想過:你不斷成長的結果,就是你終將被低估——這是必然的。

結語
魯爾夫.杜伯里在《行為的藝術》中提到:「知識有兩種:一種可以用語言表達,另一種則不行。我們往往高估語言可以表達的知識,我們不是讀了游泳的書才學會游泳的,實踐才能創造重要的知識。」

如同我在投資股票的前幾年,雖然我和其他投資人比起來,的確看了不少的書,但我還是無法跨越作者所說的「拐點」(賠多賺少),直到我開始認真製作和使用資料後,因為資料讓我把我學到的知識「內化」,我才開始慢慢的跨越「拐點」(賠少賺多)。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部落格不只分享投資知識,也提供資料訂閱的原因。希望藉由我的經歷,能幫助大家跨越自己「拐點」。有些人也漸漸明白這個道理,這也是他們為什麼訂閱我資料很多年的原因。

同樣的,若你未來想成為一位大數據專家,你應該要開始收集大數據資料。若你沒有大數據資料,你讀再多的書也沒用。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